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御路歌谣

御路歌谣

满族男子剃发留辫的习俗

2012-11-08 18:48 抚顺新闻网 解良 2354
相传,少年努尔哈赤曾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做过马童,李家公子问之:“我们汉人头发受之父母,终生不剃。你们女真人为何要剃光脑门,脑袋后留一条大辫子?”努尔哈赤答道:“女真人终年行猎于深山莽林,如汉人般将头发盘于头上,会被树棵挂散。我们剃光脑...

满族男子剃发留辫的习俗 图1

如今的满族男子

 

 

     相传,少年努尔哈赤曾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做过马童,李家公子问之:“我们汉人头发受之父母,终生不剃。你们女真人为何要剃光脑门,脑袋后留一条大辫子?”

 

    努尔哈赤答道:“女真人终年行猎于深山莽林,如汉人般将头发盘于头上,会被树棵挂散。我们剃光脑门,编发为辫为得是骑马行猎方便。”

 

    两人这段对话反映了满、汉不同的蓄发习俗。

 

    满族男子传统的发式为“半去半留”,将前额和周围的头发剃去,将颅后发编成一条大辫子垂在脑后,名为辫子。这种剃发留辫的习俗源远流长,《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便记载了满族先世肃慎人剃发留辫之习:“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描写了后世满族人的此种习俗。满族男人在发辫上镶嵌野豕雉尾宝石珍珠金银坠角等各种装饰品,使其美观,以示尊贵。
 
    古人有蓄发之俗,但满族男子奇特的发式既与汉人、朝鲜人束发不同,又有别于蒙古男子之辫子,且规定,除父母之丧及国丧,男子四周剃去之发不准蓄长,须及时剃除,曰抚西(即剃发)。留辫子本是满族男子的蓄发习俗,后来却演变成了民族冲突,演变成政治。关键词即“抚西”。

 

    传说当年李公子要割努尔哈赤的辫子,戏言:“我们汉人只有女子留辫子,你要是爷们就把辫子给我割了。”努尔哈赤则称:“是不是男人并不在于他留不留辫子,而在于他有没有本事。”转而要与李公子赛马,他若输了就割掉辫子。结果他赛马胜出,保住辫子。有人据此断言,努尔哈赤后来起兵攻占辽沈,下令明军“俱削发以降”,将剃发与否视为归降的标志,这一切都缘自与李公子的辫子官司。这种传说很可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种编造,不足为信。

 

    努尔哈赤确曾作过“辫子”的文章。他在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复信中说,明朝与朝鲜语言不同,但两族人皆蓄全发,并高束头顶挽髻。蒙古与女真语言不同,头发衣服雷同。蒙古与女真人均剃发梳辫,女真人的辫子垂于脑后,蒙古人的辫子垂在两耳。蒙古人的代表服装是蒙古袍,也属旗袍。袍是两个民族的基本服装之一。史家称,此乃努尔哈赤利用辫子和服饰与蒙古套近乎,意在拉拢蒙古。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向汉民族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汉民族则以“头可断,发不可剃”进行抵制与反抗。一位名叫孔文漂的人以孔子后裔自居,上疏多尔衮,不愿剃发易服。多尔衮当即作出批复:“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姑念孔文漂乃圣裔免死。此事表明清王朝的统治者已经把满族人留辫子的习俗及对辫子的偏爱变成了固执,变成了统治者的意志,历史对此早已盖棺定论。

 

    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个另类的例子。

 

    公元1637年,皇太极率兵攻克朝鲜,许多人劝他下令朝鲜人剃发,他却不同意。他担心朝鲜军民剃发后会反习女真人习俗,便于骑射,对大清朝不利。史称清王朝以弓矢定天下,所以皇太极才对辫子留有“小心眼”。(解 良)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