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肃慎挹娄研究综述(3)

2012-11-17 11:40 新浪博客 崔涛 4244
肃慎是北方的先民,也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民族。古时人们对肃慎有多种称呼和写法,有的写作“息慎”,亦作“稷慎”。据《左传》记载,肃慎与燕、亳同为周王朝的“北土”,是周的远方属国,后称挹娄……

 

二  20世纪50年代至80时代的肃慎、挹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肃慎、挹娄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关于二者考古文化的讨论最为热烈。

 

50年代。李文信《依兰倭肯哈达的洞穴》(《考古学报》1954年8期)指出,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可能是魏晋之际挹娄人的物质遗存,这是史学界最早论述挹娄文化的。继之,佟柱臣《吉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通讯》1955年2期)认为,肃慎在吉林中部。苏联学者沙弗库诺夫《公元一至三世纪的滨海与邻近的(中国)东北及北朝鲜》(《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部集刊》历史类第1辑,萨兰斯克,1959年)则认为,肃慎在山东半岛。

 

60年代。郭沫若《中国史稿》(第1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指出,先秦时的肃慎族散布在松花江直到黑龙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此后,东北发掘团以考古为依据,提出肃慎在今松花江流域,吉林西团山文化为肃慎文化的观点(佟柱臣执笔《吉林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l964年1期)。

 

70年代,学界对二者考古文化的探讨开始升温。薛虹《肃慎和西团山文化》(《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1期)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参证,进行综合研究,再次认定文献上的肃慎就是分布于吉林市近郊,沿松花江两岸的“西团山文化”的历史主人,文献上记载的肃慎和出土的西团山文化遗存,无论是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致的。王承礼《靺鞨的发展和渤海王国的建立》(《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3期)也认为,西团山文化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肃慎人社会发展比较快的一支的文化遗存。而孙秀仁《黑龙江历史考古述论(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则认为,距今约3000年的牡丹江流域镜泊湖东岸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在时间和地域上同有关肃慎族的记载相合;距今约2100年的黑龙江省东部绥芬河畔东宁大城子原始社会遗址,在时间和地域上与文献中有关挹娄的记载相合;牡丹江中游宁安东康原始社会遗址距今约1600余年,是汉末三国时期挹娄族分布区内的一个大面积氏族聚落。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则又指出,辽河上游或者辽西是肃慎活动的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包括肃慎文化在内。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则明确指出,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是肃慎文化。

 

到了80年代,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继续深入和扩展,甚至引起了论战。首先是杨保隆《关于肃慎两个基本问题的辨析——与薛虹同志商榷》(《吉林师大学报》l980年1期)不同意此前薛虹关于肃慎地域的论述,指出薛虹“认为先秦文献中肃慎的地域,只有松花江上游地区”之说不准确,具有很大片面性。杨文认为挹娄的地域范围就是先秦文献中肃慎的地域,相当于今东至日本海,西到呼兰河流域,南至宁安、东宁县南,珲春、汪清县北,北达黑龙江人海处的广阔区域;而据考古发掘和其他史料说明,先秦肃慎的区域要比挹娄的这一地域大,即在西南方向,西团山文化分布的区域也是肃慎故土。薛虹随之发表文章《肃慎的地理位置及其同挹娄的关系》(《吉林师大学报》1980年2期),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仍然认为“商周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原所认识和记述的肃慎,是以吉林地区为中心的西团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社会群体”,挹娄则是莺歌岭上层遗址文化类型的主人。

 

此后,陈显昌《肃慎的发展和渤海国的建立》(《学习与探索》1982年4期)、张泰湘《从最新考古学成就看历史上的肃慎、挹娄人》(《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5期)都认为,距今6000年左右的黑龙江省新开流遗址和距今3000多年的莺歌岭遗址都是肃慎人的文化遗存,距今约2000年左右的绥滨蜿蜒河遗址,是东汉时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挹娄人的遗址。汉代,肃慎改称挹娄,但文献中有时仍称肃慎。

 

戚玉箴、孙进己《肃慎和挹娄的考古文化》(《学习与探索》1984年5期)根据文献记载和考证,认为牡丹江中游地区应是古肃慎活动地区,其同时期的考古文化应为肃慎、挹娄遗存。在今松花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分布着的“牡丹江类型文化”,即莺歌岭下层——上层——东康文化和“三江类型文化”,即新开流——小南山——海青(乌里尔)——蜿蜒河(波尔采)文化两系古代文化,均与肃慎、挹娄有关,应同属肃慎——挹娄文化,其差别则反映了同一族系内部不同部落群的差异,前者应是肃慎本部文化,后者或是挹娄本部文化。随之,孙进己、干振玮、庄严《肃慎、挹娄、勿吉、黑水靺鞨的经济和社会性质》(《北方论丛》1985年5期),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都认为,宁安镜泊湖南岸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属古肃慎文化遗存;距今3000年前的饶河小南山和抚远海青遗址是古肃慎北支的文化遗存,即周初挹娄先世的遗留;距今约1980年的牡丹江市郊龙头山遗址和绥滨蜿蜒河遗址下层,以及距今约1695年的宁安东康遗址和蜿蜒河上层文化遗存都是挹娄、肃慎文化。

 

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认为,肃慎在今黑龙江下游,北及东至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约抵今黑龙江、松花江合流处及张广才岭,南约至今兴凯湖及兴凯湖之西的镜泊湖一带。

 

林沄《肃慎、挹娄和沃沮》(《辽海文物学刊》l986年创刊号)则否定了西团山文化即肃慎遗存的说法,认为团结——克罗乌诺夫卡文化也不是挹娄遗存,挹娄遗存是分布于黑龙江中游以下的黑龙江沿岸、直达海口的波尔采文化。贾伟明、魏国忠《论挹娄的考古学文化》(《北方文物》1989年3期)认为,挹娄系统的物质遗存,应包括滚兔岭文化(西止于张广才岭以东,南达鸡西、林口一带,北至桦川、友谊一带)、波尔采——蜿蜒河文化(应是勿吉南下所形成的,年代比挹娄要晚);挹娄系统的分布在北纬45度以北,东止于日本海,西抵张广才岭,北至黑龙江下游。但是,文献中所指的挹娄,并不是上述的整个挹娄系统,而仅仅指滚兔岭文化的居民。

 

除了以上关于肃慎、挹娄居住地域及考古文化的论述外,此时期也多有学者探讨肃慎、挹娄的语义,肃慎、挹娄的关系,及肃慎迁徙、挹娄流向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