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抚顺境内的明代边墙

2012-11-21 10:02 《抚顺地方史概览》 边佐卿 5599
辽东边墙是明代增修万里长城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嘉靖时期的兵部右侍郎王之浩曾说:辽东“北拒诸胡,南扼朝鲜,东控夫余、真番之境,负山阻海,地势险要,中国得之则足从制胡,胡得之足以抗中国。”由此可知,辽东地理位置的重要,为历朝历代所重视...

 用血泪筑起的明代边墙
  辽东边墙是明代增修万里长城浩大工程的一部分。嘉靖时期的兵部右侍郎王之浩曾说:辽东“北拒诸胡,南扼朝鲜,东控夫余、真番之境,负山阻海,地势险要,中国得之则足从制胡,胡得之足以抗中国。”由此可知,辽东地理位置的重要,为历朝历代所重视。


  一、辽东边墙的修筑


  明王朝建立后,继承了元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于辽阳。以辽阳为中心,向整个辽河以东、北、西步步推进,陆续设置了25卫、2州、11个千户所,先后修筑城堡279座、边堡9座。洪武六年(1373年)置定辽左卫、定辽右卫。洪武八年(1375年)置沈阳右卫。永乐六年(1408年)四月,在开原县境内设置安乐、自在二州。宣德五年(1430年)置宁远卫。到了正统时期,由于明王朝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边乱四起,女真诸部及蒙古的兀良哈、鞑靼等经常抄掠辽东。为了加强辽东的防御,防止少数民族对汉族军民的侵扰,明王朝便采纳了辽东都司指挥使毕恭的建议,自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筑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西起山海关天险,东直抵丹东鸭绿江岸。总长880余公里。通常人们将辽东边墙分为二段,即西段边墙和东段边墙。西段边墙是由提都王翱和辽东都指挥使毕恭共同筹划监修的。西段边墙又分为二段:从山海关的铁场堡至黑山县的白土厂堡称为辽西边墙;从白土厂堡到开原的镇北关称为辽河套边墙。东段边墙主要是由辽东副总兵韩斌筹划监修的,从开原的镇北关途经抚顺,直抵丹东的江沿台堡。据《辽东志》卷7“韩斌辽东防守规划”中记载:“戊子(1468年)斌任副总兵,献防守规划为堡守之。自抚顺而南四十里设东洲堡,东洲堡之南三十里设马根丹堡,马根丹堡之南九十里设清河堡,清河堡之南七十里设碱场堡,碱场堡之南一百二十里设叆阳堡,烽堠相望,远近应援,拓地千里。”又据《全辽志》卷4“人物”中又载“韩斌进辽阳副总兵,建东州、马根单、清河、碱场、叆阳、凤凰、汤站、镇东、镇夷、草河口堡,拒守相属千里。”一个讲是5堡,一个记载是10堡说明,编写《辽东志》时只修了前5堡,而以后又修后5堡。由此可知,辽东边墙东段也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的。由抚顺起至叆阳止,先修了前5堡及边墙,为第一阶段,主要是防御建州、海西等部女真的抄掠。因此,自成化五年(1469年)至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余年间辽东各族人民的生活比较安定,战事甚少。由于当时明廷上下在对女真诸部的政策上分为招抚与征剿两派,而韩斌是站在招抚派一边的。因此遭到当时当权的征剿派的打击,而被捕人狱。

 

该文章所属专题:边佐卿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辽东边墙  抚顺边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