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张奇回忆自己的“地工”岁月

2012-11-21 18:31 抚顺新闻网 王立明 2967
1946年冬天,张奇回到南章党村。时任抚顺县公安局局长张荣轩把他带到了县委所在地马圈子,推荐给了中共抚顺县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张波。张波一见,内心欢喜,给他看战报,大讲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作战勇敢等。身为青年学生,张奇看够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转自抚 顺 新 闻 网 2008-06-27

 

 

张奇回忆自己的“地工”岁月 图1

念中学时,张奇和同学们合影(右一为张奇,左一为安振国)

 

  原石业一厂副厂长张奇如今已是85岁高龄,但身子骨还是那么硬朗。谈起他做“地工”的往事,思维还是那么清晰。

 

  义无反顾跟党走

 

  1924年,张奇出生于抚顺县后安镇南章党村。“8·15”光复不久,进入东北临时大学(后为东北大学)矿冶系,当时他21岁。

 

  1946年冬天,张奇回到南章党村。时任抚顺县公安局局长张荣轩把他带到了县委所在地马圈子,推荐给了中共抚顺县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张波。张波一见,内心欢喜,给他看战报,大讲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作战勇敢等。身为青年学生,张奇看够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当时,张奇的家乡南章党村正处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争夺的交汇点,成为相互拉锯的地盘。他每次回去,亲眼见到和亲耳听到的全是共产党纪律严明、国民党鱼肉百姓的事。几天下来,他坚定了一个信念:跟共产党走!于是他走进了革命队伍,成为一名既不穿军装、又不带武器的“地工”。

 

  三进马圈子

 

  “地工”和军队不一样,军队是南征北战、真枪实炮,“地工”则是密来暗往、不露声色。几乎所有的情报人员都是单线联系,各个情报系统之间互不交叉,以严格的情报纪律保证情报人员的生命安全。张奇就是在这种缜密而严明的组织原则下,肩负起查访矿区局势、摸清社会动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任务。其中,三进马圈子最为难忘。

 

  当时的抚顺,驻扎着国民党的王牌军207师,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为了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投入到抚顺解放斗争中来,城市工作部副部长张波密令张奇从他所在的东北大学入手,发展地下特工力量,协助开展工作。张奇首先选择了既是同学又是老乡的安振国。1947年4月的一天,他们向根据地马圈子进发。

 

  一路上,他们巧妙躲过敌人戒备森严的哨卡,来到了马圈子。通过阅读大量战报以及县委领导关于解放全中国的形势报告,安振国坚定了对共产党的信念。可是,安振国回到东北大学后,对“地下”二字缺乏深度理解,只想做一把“热血青年”,结果被暗藏在学校中的国民党特务怀疑,白天盯梢,晚间暗算。安振国吓得坐卧不宁,马上向张奇做了汇报。张奇一听,说:“学校不能呆了,你赶快回解放区吧!”在张奇的护送下,安振国脱离了危险区。

 

  1948年3月上旬,张奇护送同宿舍的同学王世强去马圈子取“党中央有关知识分子政策”的文件。这次,他们避开国民党军的明岗暗哨,取径后安、五龙、西川岭,一路安然无恙。拿到材料后,他们毫不迟疑,随即改变了往返路线,从马圈子北岭,经馒首村、佟家庄子、郑家堡子,一口气来到唐家大院。恰好,抚顺县委书记张澍、县公安局局长张荣轩正在这里同部队领导研究制敌之策。张奇及时汇报了来情去意,张澍非常重视,留他们一起吃过午饭后,还送给张奇一双布鞋,让他穿上,将文件藏在换下来的皮鞋夹层里。这还不算,为了安全起见,又加派了一名武工人员护送,一直过了后安、翻越马鞍山岭后,护送人员才回去。过了国民党的封锁线。张奇同王世强直奔东北大学。为了及早把文件发出去,他们选在没人的星期天,借来了油印机和纸张,王世强负责刻钢板,女友顾灵心负责印刷,张奇则站在走廊看门望风。就这样,他们印了200多份,再根据平时掌握的矿区知识分子的名单和住址,分头从各个邮局寄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张奇  地下工作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