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在历史中的肃慎王国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5ca0901013ebd.html
肃慎王国
一
熟悉东北历史的人,对“肃慎”这一民族并不陌生。正是这一神秘民族的出现以及与中原的密切交往,才开始在中原朝廷与民间时断时续的史料记载中,留下了肃慎王国孜孜以求文明进步的踪影,也改写了人们对偏远大荒东北地域渺无人烟少有人迹的偏见。其实,由于肃慎王国的存在,以及其后裔在这块黑土地上的兴衰成败,大东北历史上才有了白山黑水几度风声水起,盛誉中外,至今让我们充满向往。此时,我想起了莺歌岭。
一万多年前的火山喷发,是天神与地母的一次激情碰撞燃烧的杰作。炽热的熔岩经过地壳的挤压凝聚起巨大的能量冲出地面,堵塞了牡丹江上游滚滚奔流的江水。从此,美丽的镜泊湖以其高山堰塞湖的清波丽韵静静地守护着这里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在镜泊湖南湖头对面,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岭横亘在镜泊湖南端东岸,这就是莺歌岭。
千百年来,莺歌岭就是在这一片黑土地上默默地注视着面前湖泊与连绵起伏的群山的风云变幻。它没有高大伟岸的雄峰,也不曾凸显峻秀怪奇的身姿,不露声色地俯首而卧,就像一条神牛将它的触角伸入湖中戏水闹春。莺歌岭遗址就静静地在伫立在这里,企盼着人们对她的注目与关切,已经在这里足足等待了三千多年。
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站在莺歌岭遗址面前,你会惊奇的发现,东北古民族是具有怎样睿智的头脑和眼光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遗址北侧百米多远处静静地流淌着一条清澈无波的松乙河,而南侧三百米开外又有一条处事不惊的房身河日夜不停地低吟浅唱。于是,莺歌岭遗址呈三面环水构成自然防御的半岛地势,坚守着代代相传的远古文明的薪火。
遗址临湖一侧经年累月被湖水浸蚀形成断崖。走近断崖处,你会清晰地发现上面暴露有大量的人类生活残存的遗迹或遗物。这种从远古走向今天展示在历史深处的记忆,是想告诉我们久远历史的秘密还是向我们诉说对今天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并不能猜测得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是中国东北最早有人类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之一,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古代文明。
其实,莺歌岭真正走近大众的视野,是震动世界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莺歌岭就引起了中外考古专家的注意。1931年至1939年间,侨居哈尔滨的俄国人包诺索夫和日本人奥田直荣都以其灵敏的嗅觉先后来到镜泊湖地区进行过调查,对莺歌岭遗址还进行过小规模发掘。解放后,黑龙江省博物馆先后组织考古专家多次对镜泊湖区域、牡丹江沿岸进行考古调查,在这里发现了比较集中的多处新石器时期遗址。1963年,省博物馆对莺歌岭遗址及其周边进行了比较规模系统的发掘,考古发现让人十分惊叹。
据说,考古专家们对这次大规模考古一直记忆犹新。这次考古活动,专家们以莺歌岭遗址考古为重点,沿镜泊湖、牡丹江、马莲河、嘎斯河等沿岸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挖掘。考古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一片湖泊湿地连片、江河溪水毗邻的区域,竟然存在100多处肃慎及其后人的原始部落遗址。这些原始部落在这一区域大多依山傍水,星罗棋布,遥望有致,密集分布,这在历来被人们认为荒蛮之地的东北来说,实属罕见,这让参与这次考古活动的专家们心中充满疑惑,也让他们兴奋不已。
上一页 1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绚丽多彩的东北民族
- 下一篇:明修抚顺城与抚顺得名
相关文章
-
08-211958年9月2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抚顺
-
10-01“一五”时期抚顺的八项国家重点工程
-
04-09大批古生物化石现身抚顺新宾
-
01-24雪林
-
01-23高凤林:我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故事
-
01-23我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故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