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高尔山

高尔山

(01)《高尔山》之序言

2012-12-12 10:14 《高尔山》 未知 817
《高尔山》一书即将出版,这是在我市开展争创文化名城以来又一个研究成果。浑河文明是我们争创文化名城的基石,挖掘浑河文明的文化底蕴,就是要把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力,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内增城市的凝聚力,外增城市的吸引...

网站编辑提示:本文选自《高尔山》(原抚顺文化局副局长佟达著),文字校对时可能有疏漏。推荐下载电子版阅读。 点击下载电子版《高尔山》

 

序 言

 

 周银校

 

  《高尔山》一书即将出版,这是在我市开展争创文化名城以来又一个研究成果。

 

  浑河文明是我们争创文化名城的基石,挖掘浑河文明的文化底蕴,就是要把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力,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内增城市的凝聚力,外增城市的吸引力,努力营造能够支撑我们这座城市在新世纪实现全面振兴的先进文化形态和氛围,为推动抚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史考古工作者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拿出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挖掘和提炼抚顺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抚顺特色的浑河文明,使抚顺在新世纪成为集传统历史风格、现代精神风貌和先进文化氛围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名城。为此,佟达同志选择高尔山这座在抚顺具有浑河文明象征意义的名山,进行了扎实细致的研究工作,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高尔山在抚顺是妇孺皆知的文化名山,厚集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将军峰初为汉代长城的烽火台,到276年高句丽建立新城,以及668年唐新城州都督府设此乃至677年安东督护府迁来高尔山,一千年上下,成为前燕、后燕、北魏、隋朝、唐朝同我国高句丽民族政权战争与和平的焦点地带,汉族、鲜卑族、契丹族、靺鞨等各族的军队在高尔山下征战不止。慕容皝、慕容盛、西川王、故国原王、高奴子、王仁恭、李道宗、李勣、薛仁贵、程名振、李窟哥等近30多位各朝各族的时代精英都曾先后云集在高尔山上下。从第二个千年开始的1088年辽代在高尔山城建立贵德州的寺庙砖塔,到明末清初建立并延续至今的观音阁,高尔山又成为抚顺延续千年的宗教文化中心。从大要塞到修庙、修塔,从金戈铁马到香烟缭绕,证明了高尔山是中原文明和边关文明碰撞而后融合的典型代表。从高尔山下的抚顺城到赫图阿拉城明清两朝的一部盛衰兴亡史也证明了浑河文明是碰撞、融合的产物。浑河文明是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而后升华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不是在单纯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而是在不同文明的互相启发、促进中得到发展的。

 

  我们抚顺不仅拥有后来“纵横三百年”的“一朝发祥地”,不仅拥有四代长城、煤都、雷锋,我们还拥有历经西晋至今两千多年历史的高尔山,在一座山上,两千多年的文脉不断,犹如一座历史层垒的纪年碑,这样的山不但在抚顺无他,在辽东也属罕见,堪称辽东第一山。因此,《高尔山》一书的出版,对抚顺人民了解自己的名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是高尔山的专题史,又是高尔山的一部小百科书。作者将许多学术研究成果融会其中,在深入发掘高尔山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使人信服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高尔山的历角度,写出了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科普著作。国家兴盛学术兴,但学术不是远离人民群众的象牙塔,学术成果最终是经世致用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希望我们的广大文史工作者能够不断努力,写出一批学术水平高的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性读物来。抚顺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去进行专门挖掘研究,出版许多专题研究的著作或普及读物,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那么我们就可以建构起洋洋大观的“浑河文明”了。

 

  希望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读一读这本书,希望我们的学者再接再厉,为全市人民献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2002年7月8日

 

该文章所属专题:佟达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佟达  高尔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