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野人女真南迁与赫哲族的形成(4)

2017-02-28 23:42 抚顺七千年 都永浩 8556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人中居北的部分以及勿吉、靺鞨中的黑水部分、元代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生女真和明代野人女真中衍变而来。赫哲族先民与满族先民历史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民族学涵义的人们共同体,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意识。这个人们共同...


    二、赫哲族先民的构成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一脉相承而来的,但细分之下,实则与黑水靺鞨、生女真、野人女真的渊源最为直接。北魏时勿吉分七种,其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胜兵不过三千,而黑水部尤为劲”⑨。唐朝文献对七部的记载更为详细,而在提到黑水靺鞨时,突出强调了劲健的特点。黑水靺鞨“分十六部,以南北称,盖其居最北方者也。人劲健,善步战,常能患它部”⑩。“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11]。


  辽灭渤海后,靺鞨各部大多融入其他民族中,一直沉寂的黑水靺鞨逐渐兴起。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人为女直(即女真)。辽朝有熟女真和生女真之分。生女真分布于松花江中下游、黑龙江下游、东至海的广大地区。生女真分为不相统属的若干部落,形成于11世纪中叶的完颜部联盟就来自生女真。地处完颜部东北部广阔地域的五国部,与赫哲族有渊源关系。越里吉为五国头部,位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盆奴里国位于今黑龙江省汤原县大有屯附近;越里笃国位于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万里和通;奥里米国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剖阿里国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12]。


    元代赫哲先民包含在女直达达人中。其中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军民万户府和水达达路阿速古儿千户所辖女真人,及黑龙江中下游的女真人是赫哲族先民的主要构成部分。


  明代赫哲族先民包含于野人女真中,核心部分是虎儿哈诸部和使犬部。


  经过200年左右的孕育过程,清初赫哲民族体进入了形成过程,对其认识也开始逐步深入和清晰。在清末学者曹廷杰的《西伯利东偏纪要》中,对赫哲族的分布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查伯利东北行一千二百余里,至阿吉大山以上,沿松花江两岸,居者通称黑斤,亦呼短毛子,共约五六千人,其男皆剃发”。“查自阿吉大山,顺松花江东北行,又西北行共约八百余里,至黑勒尔地方以上,沿两岸者通呼长毛子,共约二三千人,风俗习尚与剃发黑斤同,惟语言各异,男不剃发垂辫,染济勒弥俗”[13]。


    《东北边防辑要》:“三姓即因三喀喇为名也。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居混同江黑龙江两岸者,曰赫哲喀喇(案:此从《满洲源流考》,《柳边纪略》作剃发黑金喀喇,《通志》作赫锦,一作赫真,一作黑斤。廷杰案:今自乌苏里江口以上,三姓以下,有入旗当差黑斤,土人呼曰旗喀喇,即此赫哲喀喇),俗类窝集,产貂。又东北行四五百里,居乌苏里江、混同江、黑龙江三江汇流左右者,曰额登喀喇(此从《通志》),《柳边纪略》作不剃发黑金喀喇。《满洲源流考》亦曰赫哲喀喇。廷杰谨案:今自乌苏里江以下,阿吉以上,土人呼曰短毛子,其人皆剃发,自阿吉以下,至黑勒尔以上,土人呼曰长毛子,其人皆不剃发,当即此额登喀喇。


    《三姓图》,乌苏里江口东图勒密俄人村镇下,有科克特力赫哲坐落,当即《满洲源流考》所指)。”[14]“住松花江、黑龙江两岸者,曰剃发黑金喀喇,凡六,俗类窝稽,产貂,以上皆每年入贡。又东北四五百里,住乌苏里、松花、黑龙三江汇流左右者,曰不剃发黑金喀喇十数”[15]。“赫哲俗呼黑斤,《柳边纪略》有剃发不剃发两种,其地则自宁古塔东北行千五百里,住松花江、黑龙江两岸者,皆赫哲喀喇,又东北行四五百里,往乌苏里、松花、黑龙三江汇流左右,亦曰赫哲喀喇,即使犬国也”[16]。根据以上文献,可以作出如下结论:


  (一)清代赫哲族分为剃发和不剃发两部分,处于北部的是不剃发黑斤,发展程度较低;处于南部的是发展程度稍高的剃发黑斤。


  (二)剃发黑斤和不剃发黑斤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是“额登喀喇”或“赫哲喀喇”、“黑金喀喇”等。


  (三)果尔特是乌尔奇语,意为“剃发的人”,是不剃发黑斤对剃发黑斤的称呼[17]。


  (四)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那乃人及我国的赫哲人主要是剃发黑斤的后裔,乌尔奇人主要是不剃发黑斤的后裔[18]。


  (五)乌尔奇人自称那尼,与那乃人同源。由于当初俄国学者误将乌尔奇人称呼奥罗克人的称呼“乌尔奇”,当作了乌尔奇人的自称,后来便以讹传讹,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定其族称为“乌尔奇”,成了不同于那乃人的一个新的民族体。乌尔奇人称那乃人为果尔特,意为“剃发的人”,相对而言,自己便是“不剃发的人”[19]。


     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过去,居住在今富锦市大屯以上松花江沿岸的人自称“那贝”;居住于今富锦市嘎尔当至街津口村的人自称“那乃”;居住于今同江市街津口村以下至乌苏里江沿岸的人自称“那尼傲”。这三种称呼中的“那”都是“本地”、“当地”之意,“乃”、“贝”、“尼傲”都是人之意。此外,原居住在下八岔以下地区和乌苏里江沿岸的人被称为“赫真”或“赫吉斯勒”,意为“下游人”或“东方人”;原居住于勤得利以上混同江和松花江沿岸的人还自称“奇楞”。“赫哲”是从“赫真”变音而来,是“黑斤”、“黑津”、“黑金”、“黑哲”、“赫斤”、“赫金”等名称的同音异写,“赫哲”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的《清圣祖实录》卷八中。1934年,凌纯声先生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广泛传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野人女真  赫哲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