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野人女真南迁与赫哲族的形成(5)

2017-02-28 23:42 抚顺七千年 都永浩 8853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人中居北的部分以及勿吉、靺鞨中的黑水部分、元代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生女真和明代野人女真中衍变而来。赫哲族先民与满族先民历史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民族学涵义的人们共同体,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意识。这个人们共同...


    三、攻伐和管理,加速了地域关系和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在后金和清对赫哲地区用兵以前,赫哲人正处于从血缘关系向地域关系的演变过程中。赫哲族氏族组织是“哈拉莫昆”,有两个含义:“哈拉”原指氏族,后来为“姓氏”之意,“哈拉达”原指氏族长。“莫昆”是“族”之意,即家族。一个“哈拉莫昆”是由同姓有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公社所组成。至少在清朝对赫哲族进行管理前,其氏族社会仍然以血缘关系为主。


  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1583)至十七年(1589)间完成了对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从万历三十一年(1603)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统一了扈伦四部。尔后奴尔哈赤与皇太极展开了征服鸭绿江、图们江以西、松花江中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女真各部的战争。对赫哲族地区的征服战争多达17次。“我太祖高皇帝己亥年春正月,东海窝集部之喀尔喀部来朝,戊申年九月,窝集部之虎尔喀部千人侵我宁古塔城,我驻防萨其库路兵百击败之”。“辛亥年冬十一月,遣额亦都、何和哩、扈尔汉,率兵二千往征东海呼尔喀部扎库塔城谕降,弗从,围三日攻克其城,斩千人,俘二千人,并招降环近路长”。


    “天命四年正月庚戌,大臣穆哈连,率兵千人征东海呼尔哈部,六月己未收其丁壮二千以还。十年十月,劳征克呼尔喀部军。初,太祖遣第三子阿拜,第六子塔拜,第九子巴布泰率兵一千,由北路征东海呼尔喀部,侍卫博尔晋,备御曰伟齐,曰扎努,曰塞纽克,曰衷诺,曰通贵,曰尼堪率兵二千,由南路征东海呼尔喀部。博尔晋等,招降五百户先还,至是阿拜等,俘获一千五百人以归(廷杰案:北路即今由吉林至三姓驿路,南路即今由吉林至宁古塔驿路)”。“太宗文皇帝天聪元年,长白山迤东滨海虎尔喀部三人来朝(廷杰案:长白山迤东滨海虎尔喀部,疑即扎库塔城环近诸路也)。


    二年,长白山迤东滨海虎尔喀部头目四人来朝。三年秋七月,虎尔喀部头目九人来朝。四年五月虎尔喀部二十一人来朝,十一月,那堪泰路之呼尔喀人玛尔图等,携家属来归,命于宁古塔边地驻牧。崇德七年九月,太宗命沙尔琥达、珠玛喇率将士,往征松阿里江之呼尔喀部,闰十一月沙尔琥达等,遣人还奏,喀尔喀木屯、遮克特库屯、塔图库屯、福提希屯、鄂尔珲屯、斡齐奇屯、库巴察拉屯、额提奇屯、萨里屯、尼叶尔伯屯,十屯人民俱已招降,于月之初十日,自松阿里江旋师……自是虎尔喀部悉平,先归宁古塔统辖”[20]。“廷杰谨案:以上各部诺雷等三喀喇,归顺最先,三姓城即因此为名。其余若赫哲喀喇,于天命年招服……飞雅喀及额登喀喇、奇勒尔等,于康熙十年降服……木抡及奇雅喀喇,于崇德三年以前征服……皆三年一贡”[21]。对赫哲族地区的征伐,直接导致了赫哲族与满族的民族分界意识的形成,即赫哲族自身不再把满族视为同一族类,从而为赫哲族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作为满族统治者,既认为赫哲“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尔等向未之知,是以甘以自外”[22],又认为赫哲族“其性暴戾,当善为防之”,分界意识明显。因此可以说,赫哲族在与后金、清朝的斗争中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和人们共同体认同意识,是赫哲族形成的重要转折点。


    在征服赫哲族以后,清政府在赫哲族地区实行了任命姓长、乡长和编户、编旗等管理政策,彻底瓦解了赫哲族氏族制残余,使赫哲族社会向以地域关系为主转变,这是赫哲族形成的重要基础。地域关系的形成是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


  对于赫哲族的氏族制残余形式“哈拉莫昆”,清政府设姓长、乡长进行管理,“有不法、不平诸事,则姓长、乡长集于证,公议处置。长(常)法杀人者死。余则视事大小,定班帛服物之多寡,令理屈者出之,名曰‘纳威勒’,至十头为止,小事纳一头二头,大事则纳十头,约值银数两,至百两以内。公议云然,两造心服,姓长、乡长始以丈叩地,遂成铁案。否则再议,有至数日数月不决者”[23]。


    最初的“哈拉莫昆达”是由全体“哈拉莫昆”成员召开议事会,经选举产生的。尔后出现子承父业现象,是父系家庭公社向地域公社进一步演变的表现。而由清政府委派或任命姓长、乡长,则说明外力作用在加速推动赫哲族社会进入地域关系。20世纪初,乌苏里江流域及东部沿海一带,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联系基本消失其作用,而松花江中游赫哲人的氏族组织的作用消失得更为明显。清末、民国初,赫哲族社会出现了富有阶层,通过占有枪支、马匹、渔具等生产资料入股分成;出现了出租土地和雇工等现象。这说明,赫哲人的父系家庭公社的遗存和农村公社已失去存在的基础,赫哲人社会开始迈入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门槛。编户、编旗则不仅打破了赫哲人氏族制残余形式,而且导致了赫哲人口的流失,且大多融入满族共同体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野人女真  赫哲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