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劳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
本文作者和同学们在一起。前排左起:吴秀云、陶晓清,后排左起:姜桂荣、李春梅、贾丽华
从天津伺候女儿月子回来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一直没怎么出门,整天闷在家里。前几天下楼买东西,在大街上见到了老同学石鑫淼,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们两个在冰天雪地里唠起来没个完。从老同学的嘴里,我得知同学们还时常往来、时常走动,其中一些同学还走动得十分频繁、十分密切,每周六都一起到高尔山登山锻炼。我还得知,同学们正在积极筹划明年小学入学50年和后年中学毕业40年的纪念庆祝活动。是啊,若不是石鑫淼同学提醒,我还真的没有留意,一晃儿我们已经是走出十一中学校门38年、接近花甲之年的“准老人”了!一种老之将至的惆怅突然从心底升起,一种往事如昨的苍凉攫住了我的全身。同时,一幕幕少儿时代的往事如潮水般在脑海里翻腾起来,让我不禁慨然长叹——哦,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当“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燃烧到抚顺的时候,我们这些11岁左右孩子正在民主小学读4年级,面对响彻云霄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喧嚣,面对“把他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怒吼声中,我们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那时我们最常听到的新闻,就是“XXX的爸爸(妈妈)被打倒了”或“XXX的爸爸(妈妈)戴着大高帽、挂着大牌子游街了”或“XXX的爸爸(妈妈)被贴了大字报了”……我们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无法辨别是非、对错,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了迷惑和忧虑。然而,这场动乱和浩劫给我们自身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停课闹革命”了,偌大的中国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我们不必像过去那样认真地读书学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懂事了,“复课闹革命”也堂而皇之地提上了学校师生的日程,但五花八门的各种运动接连不断地冲击着刚刚恢复的教学秩序,好好读书、安心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仍然那样遥不可及,真是欲之不能,罢之不忍。
(贾丽华)
上一页 1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董建德:老虎西煤矿被抓劳工控诉
- 下一篇:王玉伦回忆1945年时的抚顺广播
相关文章
-
12-04同学聚会:穿越时空隧道的温暖记忆
-
10-30小皮球,架脚踢,马兰花开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