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抚顺文物》连载——后金三道关

2012-12-24 08:41 抚顺新闻网 李继群 2800
“后金三道关”亦称“建州三关”,是建洲女真在西部交通要道上修建的军事设施,在后金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三关分别为:头道关扎喀关、二道关代珉关、三道关雅尔哈关。后金三道关遗址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得胜堡村...

《抚顺文物》连载——后金三道关 图1

雅尔哈关北段墙

 

《抚顺文物》连载——后金三道关 图2

代珉关

 

《抚顺文物》连载——后金三道关 图3

后金三道关保护标志碑

 

    “后金三道关”亦称“建州三关”,是建洲女真在西部交通要道上修建的军事设施,在后金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三关分别为:头道关扎喀关、二道关代珉关、三道关雅尔哈关。后金三道关遗址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得胜堡村至木奇镇三道关村12公里的交通要冲上。三关所处地势极为险要,彼此呼应,是后金通往明朝腹地的重要关隘,出关可西通明辽东重镇抚顺城。进可攻,退可守,它成为努尔哈赤控制西部边塞的屏障和门户。

 

    扎喀关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五龙村。扎喀关为满语,汉意为边关。南距新南(新宾至南杂木)公路900米。东为关门山,西为腰岭子,未修德胜水库之前,这里是东西交通要道之所在。现已改为乡级公路,西连库区,北通五龙村。在今乡路东侧的关门山上,由路边向上的边墙长32米。保存状况较好,底宽5米、顶宽1.5米,存高在2米左右。公路下至河段边墙长12米,底宽5米、顶宽2米、存高2.5-3米。河道南至腰岭子山脚下50米平地不见边墙踪迹,在腰岭子山坡现存边墙23米。

 

    代珉关位于新满宾族自治县上夹河镇马尔墩村东的马儿墩岭上。代珉关为满语,汉意是雕关,形如此关象雕鹗一样雄险。该关西距扎喀关(头道关)5公里,地处南北横卧的马儿墩岭上。岭上原立有清代石碑一通,上书“马尔墩福勒丹”六个字,马尔墩为满语,汉意为“阻隔”,“福勒丹”为满语,汉意为“关”。东南公路从边墙东西穿过,边墙沿山体南北延伸,公路南段边墙长达10公里,北段至青龙山顶。岭上西侧公路北有处平地,清代建有祥云寺,毁于东北沦陷时期,后人在其旧地建庙三间。岭上“马尔墩福勒丹”石碑毁于1980年,当年修公路放炮崩山将石碑损坏,现仅存半截石碑收藏在永陵文物管理所。在马尔墩边墙南段尚存一处当年房址,平面长方形,用石块垒砌,四周环壕清澈可辨,保存较好。

 

    雅尔哈关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西三道关村。“雅尔哈”是满语,汉意为豹,形容雅尔哈关如虎豹一样雄踞于山势险峻的关隘之上。该关东距代珉关(二道关)7公里。东南公路打破边墙,路南一段边墙保存较好,断面呈梯形,土石杂筑。北段边墙至银矿道班,长达1公里。另在银矿道班东侧的田地中,由南段公路至北,有两段土石杂筑的墙体,平地中的两段各长百余米,北接北山,墙体顺山坡直至山顶,墙两侧明显有壕。墙为南北走向,两段墙断处长20米,有一凹口,疑为当年关门址所在。西侧修有马道,公路南段边墙长达10余公里,南经穆家村西南去,进入下营子镇章京村,经章京与吕家东老边岭上的边墙相接,边墙至此无迹可寻。

 

    后金三道关在清前史迹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史料中多处提及,现关墙的布局、结构多可辨识,当年的遗迹遗物随处可见,整体保存状况较好。

 

    2002年5月,抚顺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后金  三道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