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那时,我的志向是当木匠

2012-12-26 10:28 抚顺新闻网 石鑫淼 2963
从1963年上小学,到1974年中学毕业,我们这届学生一共在小学、中学读了11年书。这种奇怪情况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那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就像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在1977年冬季举行的一样,由...
那时,我的志向是当木匠 图1

本文作者(左)和同学高德勇、陈勇在抚顺市第十一中学教室里

 

    从1963年上小学,到1974年中学毕业,我们这届学生一共在小学、中学读了11年书。这种奇怪情况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那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就像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在1977年冬季举行的一样,由于延迟一年毕业而使1973年这一年没有中学毕业生,这两件事在新中国教育史都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特例,都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后果。至于1974届中学毕业生的学历认定,也是一波三折,据说经过多次交涉和争取,有关部门才认定这些人的学历是“高中毕业”。

    1968年12月22日,当时我们正在民主小学读六年级,《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并在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这已经是毛主席在这个事情上第二次发出号召了。随即,全国数百万应届和往届中学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怀揣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玫瑰色之梦,上山下乡,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锤炼红心”,到贫下中农中间“接受再教育”,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艳阳大道。这就是“老三届”这一特殊称谓的来历(后来又有了“新三届”一说)。据统计,10年“文G”期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下乡人数达1600万人。尽管还没有升入中学,但当时我们对自己中学毕业后的去向似乎已经命里注定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知识青年先进典型,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