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元”的历史与传说
会元乡政府
明代在东北修筑了一条全长一千多公里的长城,又称作辽东边墙。辽东边墙分东、西两大段,西段边墙起于山海关下的铁场堡,东至开原,它主要是用于防御兀良哈、鞑靼等蒙古部落的。东段边墙分两次修筑,最早修筑的就是从开原向东南抚顺方向的一段。由抚顺再向南至鸭绿江畔之江沿台堡一段是明成化五年(1469)后修筑的。东段边墙主要是用于防御女真各部对辽东的骚扰。
明天顺五年(1461),在一次征讨女真人的入侵后,分守锦义参将王锴奉命“展筑边墙七十里,增置烽墩四十九座”。这次展边,首次在抚顺城北二十多里处修筑了一座城堡,起名为“会安堡”,其含义当有“会给周边带来平安之堡”的意思。会安堡是当时抚顺千户所管辖的唯一边堡,也是今顺城区“会元乡”得名之始。
据《全辽志》卷二,“边防”篇记载:“会安堡:官兵四百五十三员名,山势平漫,临境王瘸子屯可按伏。古路台原有中空、小墩通贼道路,抚顺城兵马可为策应”。会安堡下辖的墩台有:“平安台、旧营墩、板山墩、古路墩、新添墩、长山墩、蟒山墩、新安墩、河口墩、小河口墩。”在明代辽东边墙内的百余座城堡中,驻兵达四百多员的应属于是中等规模的城堡,但是,由于其战略位置并不很重要,因此,自会安堡筑成以后,这里并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
上一页 1 |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 上一篇:抚顺新宾县地名历史沿革
- 下一篇:关于清代抚顺地区的山东移民问题(一)
相关文章
-
04-16关于六祖城的传说
-
04-04满族祖先的传说
-
11-30谈谈抚顺的几个与“冲”字有关的地名
-
11-23关于浑河名称的传说
-
11-22高尔山辽塔一立矗千年
-
11-17巴豆破雄关
-
11-07抚顺市最古老的饮水井
-
08-21御(玉)米面饼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