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海螺号:后金人普遍使用的传统器物(2)

2013-01-02 10:50 辽沈晚报 黄世明 2217
具体是哪一天,没有人记得太清了,沈阳城突然响起一阵怪异的声音。那声音浑厚、低沉,古韵十足,似乎来自很荒远的地方。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沈阳城总有事情发生,而且这些事情往往都...

  盛京吹城再闻海螺号


  当年的盛京城,有一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风景线——吹城。


  所谓吹城,是指每年阴历的二月初一到十五、八月初一到十五,盛京官方举办的大规模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给旗民发放钱粮,类似于今天发工资的日子。只不过清朝统治者把吹城看成是昭显民族尊贵、强调满家特权的活动。因此,极尽渲染、奢华,每次都搞得隆重、热闹,不惜靡费,很像现在有些地方为昭显地方特色而搞的什么什么节。


  吹城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器具就是海螺,这种海螺不是特殊制作的,应该就是过去军中使用的。只不过到了吹城手的家里,被装饰得更精美,也被保管得更仔细。


  如果把吹城手算作一种职业,那应该是中国从业人数最少的职业。全中国只有八个吹城手,都在盛京。清廷最初选择吹城手是非常严格的,他必须是本旗中有战功或有威望的人。吹城手可以世袭,承袭的后人不要求有战功,但必须品行端正,没有劣迹。所以,当即将故去的吹城手把海螺郑重地传给后人时,也等于把维护家族荣誉的责任托付给了后人。


  现存的史料中,有关盛京吹城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就这寥寥数笔,也不难窥见当时的盛况。


  吹城一般都是在早晨进行,当钟鼓楼报响了五更,盛京城里的各级官员、八旗显贵便开始陆续向各个城门处集中。当时盛京的满八旗都有自己的领地,八个城门正好分属八旗。按方位,两黄旗在北,两红旗在东,两白旗在西,两蓝旗在南。吹城时,各旗向本旗所在的城楼处集中。


  关于吹城的进行时间,史料上没有记载。分析一下,应该是辰时,也就是上午七点至九点。阴历二八月的辰时是个很让人心情舒畅的时间段,朝阳初起,清风徐徐,不冷不热,且人们经过一夜的休息,正是精力旺盛时,做什么事都有精神头。


  城楼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重新油饰一遍,四周城垛插了很多旗幡,随风招展,猎猎作声。吹城手就站在城楼上匾额的上方处,面向城里大街。他的右边是本旗旗主,身后则是本旗的各级文武官员和旗中显贵,吹城时的城楼相当于后世的观礼台,站在这里的人是要讲身份讲资格的。


  时辰一到,八个城楼同时响起清冽的海螺号。但见八个吹城手华衣丽冠,面色庄重,右手持螺,左手掐腰,运足底气,鼓腮豪吹。浑厚、嘹亮的海螺号高起低走,回响在盛京城的大街小巷。顿时,盛京城静了下来,鸡不叫了,狗不咬了,旗亭卖浆者、烹茶进曲者也都不嚷了、不唱了,只听螺号声在晴空丽日下肆无忌惮地伸展、扩展、铺展,演示出一种舍我其谁、至高无上的声波和气势。


  随着螺号声,盛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涌出了人流。这人流基本上以家为组成单位,男的推着车或挑着担,女的挎着篮,或捧着筐,一家人着新衣新裤,满面喜色,走得不疾不徐。遇有熟人,快活地打着招呼,声音明显是高了八度,带着夸张,带着炫耀。这是盛京城里的满族人最风光的日子,虽然表面看,不过是推车挑担领钱粮,但实际上,他们要领的不是粮也不是钱,是一种体面,一种荣耀,一种别的族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权。而且,就第一天来讲,有相当一大部分人是领不到钱粮的,他们领钱的日子排在后几天。但他们仍然要出来,也要推上车或挑上担,也要带上家人,他们享受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一种很令人舒服的感觉。盛京城井字街旁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这些人不在旗,城楼上发放的钱粮没有他们的份,他们只能看热闹。有的商家还在门口弄两个大头人或两只狮子助兴,反正满族人有钱了,也等于他们有钱了,他们开的饭店、铺子、赌场、茶楼,挣的就是满族人的钱。吹城过后,这些铺面都会兴旺一阵子。满族人的钱来得容易,花得也敞亮。总之,有钱的日子总是让人高兴的。


  吹城在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每次半个月,但只有第一天最热闹,像个节日。其余十四天就是发放钱粮,实打实的,按顺序领,等旗人都领完了,吹城也就结束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源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