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清入关前史概况

2013-01-03 10:17 《清史研究》 冯年臻 1848
战后,日本学者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首先从文献方面入手,对清前史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其中以《明实录抄》、《李朝实录抄》、罗马注音译《满文老档》最为著称。明实录》和《李朝...

战后日本学者研究清入关前史概况

 

冯年臻

 


  一、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战后,日本学者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首先从文献方面入手,对清前史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其中以《明实录抄》、《李朝实录抄》、罗马注音译《满文老档》最为著称。


  《明实录》和《李朝实录》中的“满蒙史料”的抄录工作,早在1933年即已开始。前者是由三田村泰助、今西春秋担任,后者的抄录由旗田巍承担。两不实录的抄本,直到1954年才开始陆续出版,至1959年前者18册、后者15册全部出完。


  文献整理的另一项突出成绩,是神田信夫、松村润、罔田英弘的《满文老档》罗马注音日译本的出版(东京,1955年至1963年)。1969年,神田等人又将《满文老档》乾隆整理本的缺少部分,即台湾出版的《旧满洲档》第9册(天聪9年)译注出版。


  在文献研究方面,今西春秋从1958年起至1973年的十多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就发表了以《满文老档的目录》、《标注战绩舆图索引》、《满文武皇帝实录的原典》等为题的撰辑,达15篇之多。这无疑对清前史研究工作的进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三田村泰助的突出贡献,是把《满文老档》与《清太祖实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二者的比较,列举了《实录》的种种溢美之词和舛误之处。文章分析细致,具有较高的学术的水平。


  间野潜龙的《明实录的研究》(载《明代满蒙史研究》1963年),对明代历朝实录的纂修、修改的时间、人员、政治背景,特别是各种传抄本的来历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发现问题最多的是清太祖、太宗有关的记事。文章订正了前人研究中的疏漏和错误。另外同书所收的今西春秋的《明季三代起居注考》,探讨了起居注的性质、起居注与《实录》的关系。


  松村润的《天命朝的奏疏》(《日大史科50周年文集》1978年),考证了《奏疏》的年月、作者及其民族。在地名研究方面,今西春秋的《诸申国域考》(《东方学纪要》2,1966年)依据《满洲实录》和《满洲老档》,对我国东北的有关地名进行了考证,全文长达172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关于入关前满族及其前身女真族的社会性质


  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问题,战前日人的讨论,可谓诸说纷纭。战后,随着清前史研究的深入,有关这一问题又成为新的重点之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说:


  1、氏族制说。这一观点的倡始者是稻叶岩吉。代表作为:《关于满洲民族的两方面观察》和《满洲社会史的断层》。他主张明末清初的女真社会与金初相同,仍然停留在氏族制阶段。


  三田村泰助也倾向于这一观点。他在《满珠国成立过程的考察》、《木昆塔坦制的研究——满洲社会的基础构造》、《木昆塔坦制的研究》(均收入《清朝前史的研究》)等文章中,均认为女真社会组织的基础是木昆。在后两篇文章中,通过对《满文老档》的贝勒制、族籍表的研究,认为从哈拉中分化出来的木昆,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血缘团体,是决定女真社会性质的根本因素;木昆不仅是狩猎采参的生产单位,而且还是占有土地的主体和分配劳动产品的组织。他的《明末清初满洲氏族及其源流》(《东洋史研究》19卷2,1960年)一文,进一步说明“构成当时社会基础的是种族共同体,即氏族制社会”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日本学者  满族入关  清前史  女真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