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近代抚顺

近代抚顺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2013-01-11 17:17 抚顺市档案馆 高群 4405
1905年,日本水稻专家大江惟庆来到抚顺试验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1910年,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的宋秉植、金万里来到抚顺鲍家屯开发水田。1913年,民国政府提倡种植水稻,当年抚顺已有百户开垦稻田,开垦1500余亩,亩产约300斤。

   水稻传统上是南方的粮食作物,北方人历来以高粱、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东北的黑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是不种水稻的。在清朝宣统三年《抚顺县志略》中记载:蜀黍,俗名高粱,全境土产居最多数。稻,食品中贵重。可见清朝末年抚顺种高粱最多,种稻米极少。而今天,举国皆知东北盛产稻米,举国推崇东北大米,其实东北水稻与南方水稻没有关系,东北水稻完全得益于朝鲜人的越境垦荒。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1

朝鲜移民垦种的水田(1934年6月)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2

田间劳动的朝鲜移民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3

朝鲜移民

 

    据有关资料,东北种植水稻始于十九世纪中叶,最初由朝鲜移民引进。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当地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了片片稻田。


    1910年,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的宋秉植、金万里来到抚顺鲍家屯开发水田,这应该是抚顺最早的稻田。另有一说,1905年就有日本水稻专家大江惟庆来到抚顺试验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1936年抚顺炭矿次长久保孚于东公园山上为其立一座颂德碑(2012年初移至抚顺市博物馆)。那么水稻是何时在抚顺规模推广的呢?笔者依据民国档案并查考有关资料,作如下说明。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4


    民国抚顺档案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十八日,奉天东路观察使给抚顺县下发一道训令,称“东边各属幅员辽阔,土地肥饶,山林而外最宜田亩,是诚服田力稼者,天然之厚利也。然开辟之初,人民只就平原沃野聊事耕作,而于傍溪依林稍形洼湿之地,恒不施以人力,任令荒芜,殊为可惜。查东洋农业最讲稻田,考其土宜,大抵傍溪依林地面洼湿之处,盖临流取水既可,防旱沿边筑堤,又免水涝,加以播种得法,每年所获利益,较之他项禾稼当在倍薪。


    况东边一带,闲荒极多,考之天时气候土地性质,宜于栽种稻田者,所在多有。本使历任伊始,对于东边情形,如山峦如森林,均系天然厚利。


    然森林砍伐,计有穷期,支持二十年恐亦难乎为继,独开辟稻田一事,造端宏大,利在百年。不得不先事调查,为将来着手地步。兹派农政专门学校毕业生隋鸿举,先就安东、凤凰两属现有种稻之家详细调查,并将调查要素列表发给查填。去后旋据复称,遵查两属稻田各地均系傍山依河筑堤导水,每年所得利益较之他项禾稼尚属丰盈,其兼有稻田不甚佳美者,非因导水播种不得方法,即系人力不齐。请予提倡,以辟利源等情。表报前来,本使查核东边各属,既宜稻田,则凡沿江沃土有水可导,或依靠森林,能以致雨之处,果能开辟耕种,不独利源甚长,而于殖民,实边政策裨益非浅。惟此项开垦经费,需数甚巨,明知库款支出筹办维艰,而舍此以外,国计民生,别无救济办法,除将调查安凤两属稻田成绩列表呈送民政长查核,并分行外合行抄表令仰,该县即便遵照,切实提倡,以广利源。”这道训令是抚顺档案记载的官府最早提倡种植稻田的文件。


    十月卅一日和十一月十三日,抚顺县知事程廷恒连续下发两道训令,称“县境稻田今年布种甚多,收成若何,是否均招韩人租种,有无本国人自种,均应切实调查,以资考据。上年曾发农事试验场表不足详细,兹经本署制订稻田成绩调查表,逐栏详加解释,以便易于查填。饬令各区派警按屯调查填列,限本月内填送到署,毋得敷衍了事。此致东路赵区官、南路白区官、西路喜区官、北路萧区官(当时警务分区划为四路)。


    其实在宣统三年(1911年)程廷恒上任后,他就已下令劝种稻田(见《抚顺县志略政绩表》)。另外,据程廷恒上任后的统计,1912年在抚顺从事农业的日本人有三户共9人(当时在抚顺的日本人总计有四千余人,多数为炭矿工作人员),包括六男三女,他们大概是最早的日本移民,应该是以种植水稻为生。据县南路区官白英麟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上报县署的呈文,在抚顺县南路分区(第二、三乡)的小林庄、三家子、陡岭子、六家子、瓦房屯、下海浪寨、马和寺、大东洲、骚达堡共有韩侨18户65人,其中马和寺韩人最多,达5户16人。当时,韩人还属侨民,尚未入中国籍。瓦房屯的韩侨李凤春、朴正道在民国二年十一月八日呈文县署,请求归化(入中国籍)。


  十二月十七日,南路区官白英麟上报了稻田统计调查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抚顺县第二乡、三乡共有52户种植水稻。其中民国元年开垦稻田的有12户,民国二年开垦稻田的有40户。开垦亩数最多的是第三乡马和寺地主张荣璞,其将一百八十亩地租于韩国(朝鲜)人张凤九种植,民国元年开始开垦,每亩收获稻米一石二斗,民国二年每亩收获稻米八斗。


     种稻大户还有:第二乡三家子地主苏俊滔,第二乡陡岭子地主赵恩连,第三乡大东洲地主刘恩溥、那文玉,第二乡高官寨地主赵景文、黎恒良、赵广恩、王海有。52户共开垦稻田850亩,对于水稻亩产量,多在一石(300斤)左右。当时,抚顺共有六乡345村,第二、三乡共166村,接近总村数的二分之一,地域面积也将近抚顺县一半。


     虽然档案中没有其他乡村种植稻田的调查情况,但可以概算出抚顺有近百户种植稻田,开垦面积有1500余亩。在此卷档案中没有显示民国前种稻情况,可以说,抚顺成规模地推广和开垦稻田是在民国建立的前两年,距今整整一百年。(下图为清末民初的农民在插秧)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5


    在十年后的1922年3月,针对稻田虽有播种究未普及的情况,抚顺县公署(陶鹤章知事)奉省水利局训令,推广《种稻浅明法》一书,将数年积累的种稻经验向农户介绍。在当年的5月,抚顺县公署又转发省水利局《劝种稻田以扩利益》训令,其中称“水稻之产额多于梁谷数倍,普通土地每十亩可产稻十四五石,肥沃者可产二十余石,其价值又高于梁谷。本局今已在各县设立分局,关于开沟筑堤种种工程均完全由局担负,河道阻为之畅通,溢使之顺流,务使便于种稻。”由此可见,当时政府对水稻种植是大加提倡和大力扶持的。


    在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还有一些档案反映了有关种稻方面的事,以下仅举例题目,以咨参考。如民国三年,日本炭坑收买古城子民地经营稻田损害要求赔偿;民国六年,劝业道札饬采集稻种并发条例,实业公司发水稻图说劝导种稻,第五区呈报王凤山偷窃韩人朴起稻穗,东社日商大松号稻田公司傭工讨工价不给反遭诬盗。


   民国九年,奉天财政厅训令查明县境垦种稻田者有若干亩;民国十年,警察所呈报靠山屯日商东三当稻田所被抢,小甲邦乡正吴恒荣等呈为韩人尹明根谋租稻田未遂挖沟放水请严行禁止;民国十一年,实业厅令为调查稻米产量及本地食用;


    民国十二年,奉天水利局训令为韩侨租种稻田须请准,抚顺县令发白话演说以便劝导人民广种水稻;民国十六年,实业厅令勘丈稻田不得隐匿亩数;


    民国十七年,警察所送偷取稻禾犯程政钧及原告二名,县令为奉实业令不准民户漏报稻田,龙凤坎村万达屋村等村长为韩人种稻挖毁官道请交涉由;民国十八年,财政局请增加亩捐及稻田捐,税捐局为征收韩人稻税办法,农矿厅令发科罚隐匿稻田暂行章程,农矿厅令为勘报稻田灾欠办法,万达屋村民田地被韩人侵占种稻,韩人种稻放水浸润菜园所有青菜无不浸坏呈请向日署交涉韩人赔偿;民国十九年,呈县为报韩人稻田数目,此后村民僱用韩人种稻须事先请领僱佣证由,农矿厅令查稻田亩数及種稻韩侨人数,省政府令发管理韩侨办法及雇佣韩侨垦种稻田办法;


    民国二十年,省农矿厅下令征集水稻种子,日本宪兵队函招韩人拟种稻田。从上可以看出,种稻是民国农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作为官府机构的实业厅、财政厅、水利局、税捐局、县公署、警察所都在相应职责范围内管理着种稻事业,因为种稻也发生了一些民间纠纷和偷盗案件。(稻田每亩收捐大洋二角,较上等地亩捐略高。


    另外,国人自种稻田每亩年收水利六角,雇用韩侨代种者每亩年收水利七角)


抚顺老档:水稻传入抚顺整百年 图6

1930年辽宁省政府出台修订后的《管理雇佣韩侨垦种稻田办法》(手抄件部分)


  1930年,抚顺县共有稻田2.4万亩。今天,抚顺全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亩产已达900斤,分别是百年前的200倍和3倍以上(现在抚顺全地区地域总面积是百年前的2.5倍,人口是百年前的13.5倍)。


该文章所属专题:高群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水稻  栽培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