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地区最早的朝鲜族学校
抚顺地区朝鲜族教育
李炳寿
抚顺的朝鲜族儿童(1937年)
朝鲜族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明末清初抚顺朝鲜族散居在山间僻地,生活贫困,居住不定,无力办教育。少数有条件的家庭只能进行家教。19世纪20年代,朝鲜饥荒流民移居抚顺兴京、清原及市郊安家落户,形成朝鲜族村落,并开始创办学校。
这个时期朝鲜族教育是私塾(书堂)教育。办学形式简便,村村可设,或者以大户人家为点联户办学。其教学内容是从识字人门,从《千字文》学起,依次学习“启蒙篇”、“童文选习”、“占文真宝”、“明心宝鉴”等,然后才能学习“小学”、“大学”、“论语”、“孟子”、“诗经”等。上课均用朝鲜语讲授。聘请有知识的人当“初学训长”,对“初学训长”的报酬是由学生家长付粮为酬。但在当时大多数贫困的子弟,因交不起粮食,一般只读一年半载,把“千字文”、“百家姓”学完就不再念了。特别是女子,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儒教思想影响,更不能人校门。
随着近代文化的输入、朝鲜文化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早期马列主义的传播,抚顺市的爱国志士和有识之土,广泛兴起了办学运动。朝鲜族原开设的旧私塾、书堂,改办为改良私塾、私立学校、农民夜校等新型学校,教授新文化知识。
1918年兴京县红庙小十五间房,兴建了抚顺地区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即兴东学校,学制四年,招收学生100余人。李世日任校长。他为了办好学校,踏遍了兴京、清原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克服重重困难,宣传群众,广招生源,兴办民族教育。
1920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为镇压反日活动将朝鲜保民会本部移设在兴京县城。保民会废止了兴京及周边地区的朝鲜族私立学校和改良私塾,建立保民会会立学校。
上一页 1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谁是置大阿哥褚英于死地的元凶?
- 下一篇:满洲“汉文化”化与接续中华文明之统绪
相关文章
-
04-09抚顺地区小说文学史论
-
10-231952:调查团到达抚顺调查美国细菌战
-
08-05抚顺市最早的流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