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斗:成长旅途中挥之不去的阴影(9)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枫》(1979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武斗对人性的摧残和美好爱情的毁灭
武斗期间,狂澜既倒,风云诡谲,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幕变幻无常、结局叵测的闹剧、悲剧和惨剧,有的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失语,有的叫人欲哭无泪、仰天长叹……在抚顺,除了“抚联”、“红工联”及“八一兵团”(以退伍军人为骨干成员)、“八一红卫兵”(成员多是以军人、干部的子弟为主的青年学生)这样全市性的群众组织而外,许多工矿企业和大中院校等也都要成立了名称五花八门、实质都差不多的“造反”派、“革命”组织,如石油二厂的“油二司联”、西露天矿的“红卫矿战斗队”、第二高中的“红旗战斗队”、煤校的“联总”、油校的“革联”、四中的“红卫兵造反团”……它们在“四大”和随后席卷全市的武斗中赤膊上阵,呼风唤雨,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的无限忠诚和绝对坚定,真是个“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遗憾的是,他们在粉墨登场、激情表演之际,都忘了给自己如何退场、如何谢幕设计一个方案,更没有预料自己会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下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各派的英勇战士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主义矢志不移、前仆后继地拼死搏杀、血洒沙场,我们的父辈们为了看门护院、保家卫楼而手执棍棒、日夜巡逻,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十一二岁毛头小孩子也不甘寂寞,尤其是那些从小就爱调皮捣蛋、经常挨爸妈掌掴棒打的顽皮“小太岁”们,这回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好像吃了豹子胆。每当枪声停息,我们就立即出现在硝烟刚刚散去的街头、广场,忙着打扫战场,拣拾“战利品”——子弹壳及“革命战士”们遗落的各种物件。我们还会站在弹痕累累、千疮百孔的造反派据点前,细数墙上枪眼弹孔的数目,绘声绘色、半真半假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至于围观那些倒卧在地、永远不能重新站起的死难者,起初还有点儿忐忑、有点儿打怵,时间长了、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迟钝了,心里只剩下一团团的疑惑和迷茫。曾经见过一大一小两个男孩,拎着炭火正旺的炉子,用烧红了尖儿的炉钩子从建筑物墙壁上的弹孔里提取子弹的铅头,这让我既惊讶,又羡慕,他们太有才了!
9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我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故事(续)
- 下一篇:怀念爸爸(难得的民生档案)
相关文章
-
03-02说说抚顺的篮球运动发展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抚顺县委书记张佐汉牺牲在哪?
-
03-02一张抚顺红卫兵串联时的路条
-
03-01老班长长贵的浓浓同学情
-
03-01张敬红:难忘老房东黄叔黄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