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编旗后,哈拉未受任何影响而照旧存在。每个哈拉有自己的哈拉达,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后一些年。在清代,旗人家每生子女,必须到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处申报户口,还必须报知其哈拉达登记。女真及其后世满族严格保持族外婚制。年深日久,族人不能尽识,全靠哈拉达掌握姓氏,所以青年到了男婚女嫁之年,介绍婚姻必须通过哈拉达,以防族内婚姻发生。终清之世,满族人世代不离牛录,也就是不离氏族制时期传下来的血缘集团和地缘组织。这是清代满族人只称名而不道姓的根本原因。这个传统是氏族制时期留下来的。
满族人自从在血缘集团和地缘集团的基础上编旗后,大约三百来年固定在牛录中,所以始终不变地保持着称名而不道姓的习惯,这个习惯也为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所接受。
女真人在编旗以前,或是一个哈拉聚居,或是数个哈拉聚居而形成一个嘎山。这样的“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牛录则是依政府法令编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于一个牛录之内,住则居于一处,出兵围猎则编成一队,调动移驻则全牛录一同行动,调至新地仍聚居一处。年岁久远,人们世世代代不离牛录,自然保持只称名而不道姓的习惯,姓氏由哈拉达掌握,决不会发生族内婚姻之弊。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废弃,牛录章京和哈拉达相继逝去,所以现在不少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哈拉了。
满族人的名字满族人入关后,受到汉族文化很大影响,这也表现在人名方面。满族人取名有用汉语词的,也有用满语词的。
用汉语词所取的名字容易理解其义,无需多加解释。兹列出一些清代满族人用汉语词取的名字,如文元、永祥、常明、崇善、富祥、景和、贵福、瑞明、福海、寿山、庆成、德昌。由这些例子明显看出,清代满族人用汉语取名皆选用吉利字眼,与汉族人取名选字相同。
满族人用数字取名,这是一个特点,也是满族的传统,并非来自汉文化,其命名法是根据该人出生时,其祖母八十六岁,就以“八十六”名之。某人出生时其父六十一岁,就以“六十一名之。这个取名法存有纪念之意,是很别致的。用数字取名,满语,汉语皆可应用。例如某人名那丹珠,取自出生时其祖母七十岁,那丹珠(nadanju)为满语词“七十”。
满族人的满语命名法有下列原则:
(1)采用蒙古族的取名法,词尾用“泰”(-tai)、“图”(-tu),表示“有”。
(2)用满语名词和形容词整字。
(3)按满语的其他词的形容词形式,词尾用“阿”(-ngga)、“额”(-ngge)等,表示“的’。
(4)按满语的动词使动命令式,词尾用“布”(-bu),表示“使”。
现以清代满族取名为例,说明这几种方法。
巴克坦:baktan(宽容)。以名词取名,意思是“宽宏大量”、“能容让”。
巴扬阿:bayan(富)加词尾-ngga,构成bayangga。意思是“富的”、“富足的”。
古尼音布:gūnin(意志)加-bu,构成gūninbu。意思是“意志强”,“增强意志”。
托津:tojin(孔雀)。以动物名命名。
阿精阿:aji(头生子),加-ngga,构成ajingga。此人必是头生子,取名“老大”,这是满族传统的命名法。
尼玛善;nima?an(芝麻雕)。
格绷额:gebu(名)加-ngge,构成gebungge。意思是“有名声的”、“扬名声的”。
讷苏肯:nesuken(温良)。
莫尔赓额:mergen(神箭手,善射,聪明)。
富尼雅杭阿:funiyagangga(度量宽的)。
2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