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两院”的设立动因
3、“两院”的设立动因
皇太极的督察院,也是参照老对手明朝建立的。
明成祖朱元璋是个创造性人物,善于做史无前例的事,掌管天下十五年后,在凤阳落下“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口实的朱重八,忽一天突发奇想,把前代设置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
都察院得工作范围是督察、弹劾,建议。前四个字一看就够吓人的,意味着都察院拥有特殊权利,除皇帝外,全国上上下下大小官员的小命都捏在这帮人手里。
朱元璋把都察院长官设为左、右都御使,下设副都御使,佥都御使,又下设十三道。总之弄得挺像回事。都御使手眼通天,特事允许单独上奏皇帝。至于派巡抚代皇帝到各地巡按,更是权利熏天。都御使充当了“天子耳目”,享有“三权”:纠弹权、监试权、司法权。凡官员乱党勾结,冒坏风纪等,皆纳入工作范围内。当然,如果都御使是个奸佞小人,全国的冤假错案也少不了。
皇太极的都御使不例外地是在汉官建议下设置的。提出这个建议的汉官,是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正红旗章京许世昌。他观察到大清国政体的空缺,直言不讳地奏于皇太极说,天子肱股宜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臣。所谓辅弼重臣,上应天心,下顺民意……朝廷言路宜开,自古帝王靡不以求直言,极谏为先。这是什么原因呢。谏者,所以宣上意,达下情,内而弹劾奸邪,外而稽访民隐,这样利国利民的部门官员,我国至今未设。
许世昌强烈呼吁立中丞都御使,分设东、西两台副御史,总理国家政令得失,官员任事忠佞,许他们到下面明察暗访,据实说话,哪个案件落到实处,即以封赏。即使他们在工作中有些失误,也要怀包容之心,让他们敢于直言陈奏,向天下昭示皇上的纳谏美名。倘若督察官员假公济私,打击报复,一定要严惩斥逐,使这些朝廷的耳目之臣不敢存欺罔之心。
许世昌指出了都御使的两面性,实际上再说,如此重要职位在任选上一定要看准人,看走了眼,朝廷的耳目变成凶神恶煞,人间阎罗。但这个专职部门万万不可或缺。皇太极采纳了许世昌的建议,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皇太极效仿明朝的都察院建制,设立大清国的首任都察院。汉官张存仁任承政。
张存仁几乎平步青云,但他的就职演说耐人寻味。一篇长长的讲话稿,委婉地表达出他复杂的心情,时而慷慨激昂袒露志向,时而流露隐忧进退维谷。张存仁本是汉官,明朝官场的黑暗心知肚明,在那个大染缸里摸爬滚打,张存仁深知其中厉害。新兴的大清国汉官扎堆儿,个顶个是人精,张存仁身为谏官,免不得与他们磕磕碰碰,到时候反遭其害,毁掉身家性命不说,万一点儿背,蒙冤不得昭雪,岂不搭上子孙后代的幸福吗。于是,见多识广的张存仁,当着皇太极的面来个未雨绸缪。
张存仁的文字功力非同一般,奏章文风踏实,言辞恳切,即无官话套话,也没有文人喜欢在鼓捣词儿上下功夫的毛病,可当一篇散文阅读,或者当政论文章范本学习,全文如下:
臣自大凌河偷生改节,乐归皇上者,原欲有所自效耳。因在南朝,职居疏远,而奸佞盈朝,臣虽位至副总兵,素志莫展。闻我皇上聪明英武,故决意归降。欲共生命之主,创立大业,以抒臣二十年未伸之志。自入国以来,留心揆度。人之贤奸,事之可否,宜兴之利,宜除之害,俱已细心筹划。但皇上未即用臣,臣不敢出位妄言。今即蒙皇上推诚委任,令司言职。切思皇上创立此衙门,臣首膺斯任,如臣正直则后人必有过于臣之正直者,如臣邪佞,后人不免亦有邪佞者。昨臣一闻命下,忧喜交集。所喜者,得居喉舌之地,得謦所怀之蕴。幸而皇上俯鉴微忱,言听计从。异日功名成就,亦得垂光史册。臣所忧者,举国尚逢迎而臣独直憨,举国务朦胧而臣独无隐,举国见不平之事,而竟若罔闻,触是非之地而赴避不暇。臣将欲低眉媚世,以全躯保位,不惟大失其本心。且大负我皇上知遇之恩。行臣之事,人不敢弹劾者而臣弹劾之,人不敢更张者而臣更张之,举国之人必共加攻击。皇上肯出昭旷之见,是臣万幸。玩意皇上因众口致疑,必将曰:‘举国皆如此,而张存仁独如彼。岂有众皆非而张存仁独是之理。圣恩不加显戮,亦必贬斥彼时臣志不得遂,事不得终,身名两失,虽生犹死。思念至此,不觉汗下沾衣,锥心泣血也。若夫随众然诺,不招是非,具事甚易。发奸摘付,抗节直言,其事甚难。臣非钝愚之人,何故不为其易而独为其难成见,夫不如此,不足以尽职业,臣今即受斯职,愿吐心露肝,为皇上作一番经书。付讫皇上为臣主持,臣以三死许国,如臣不实心任事,苟且塞责,畏首畏尾,即以负君之罪诛臣。一也。如臣借公行私,顾瞻情面,贻误国政,即以欺君之罪诛臣。二也。如臣贪财受贿,私家利己,即以贪婪之罪诛臣。三也。如臣不犯三事,而被奸佞诬陷,原皇上大振乾断,诛佞人以戒谗嫉,臣幸甚,国家幸甚。
张存仁扬扬千言,句句披肝沥胆,绵里藏针,表明了心迹,又道出官场危机四伏,将来有那么一天,请皇太极认清是非,替他做主。
皇太极哪能不理解内中含义,直截了当地说,你的奏言似有所指,请你放心,我素不听信谗言,一切是非曲直,必有判断,不冤枉任何一个忠臣。张存仁吃了定心丸,在都察院承政的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
如果说六部和督察院是二个“仿制品”,那么设中央机构强化对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则是皇太极首创。清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只设属员,不设专署,处于一种盲目、散乱的状态。在军事上,秦至明偏爱砌大墙看家护院,在政务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来掌控操纵。封建帝王们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像一块狗皮膏,哪儿疼了贴哪儿。
理藩院成立于皇太极正式称帝的第一年,即一六三六年。伊始,皇太极的初衷是为了管理好蒙古事务,随着草原部落归顺的越来越多,亟待解决的事情也日益量化。如何管理好这支桀骜一世的蒙古人,皇太极颇费思量,经深思熟虑,他决定设蒙古衙门,由承政、参政主管。崇德三年(1639年)六月,蒙古衙门更名为理藩院,归礼部萨哈廉管辖。
皇太极领导蒙古并非一帆风顺,是制定许多针对性的条例法规和奖励措施,渐渐驯服蒙古人的。皇太极继位第一年,率兵亲征察哈尔,大军到达都尔鼻,敖汉旗部落济农琐诺木、奈曼部落达尔汉等按约定率兵会师。到绰洛郭尔驻营,等候科尔沁兵,不久,扎鲁特、喀喇沁等大小部落都按期到达。皇太极非常高兴,宴请蒙古贝勒台吉。但从科尔沁回来的希福带回坏消息:科尔沁诸贝勒拒绝前往,唯有土谢图额驸奥巴、哈谈巴图鲁和满朱习礼如约率兵启程,这几个人尚在途中擅自侵掠,声言侵掠完再来合兵。
不听指挥,擅自行动,贻误军机,皇太极非常生气,派遣希福率八人通知土谢图额驸,以最快速度会师。
战后,皇太极做总结,赐科尔沁台吉满朱习礼达尔汉巴图鲁。原因是,土谢图几个人接到希福通知,不顾大局,兴趣盎然地边走边抢劫,满朱习礼听从调遣,第一个到达皇太极营地。皇太极其实在用奖励办法刺激散漫成性的蒙古诸部落,要他们乖乖听话,钱财物资名号一点儿不会少他们,想独立特行什么格外好处没有,要改过就下不为例,引以为戒。又以大军进发时,把疲马留在敖汉旗济农城中,有一个叫达敏的蒙古人,称病留守。适逢察哈尔国有人率部来投降。达敏见财起意,二话没说,杀死察哈尔降民,夺其财物。皇太极返程,听说此事,气得命人砍了达敏脑袋,晓谕敖汉、奈曼、巴林和扎鲁特等部落:“我听说各地有前来归降者,你等勒索人家财物,杀人灭口。甚非我抚恤流离同仁一视之意。今后来降之人,若诸贝勒明知缘由而杀人者,罚民十户。贝勒不知,而小民贪利妄行劫杀,抵死。妻子为奴。有旁人揭发的,即将揭发之人留养内地。你们诸国可在各边界遍置哨卒,违者罚牛五。哨卒有不听调遣者,罚牛一。”
蒙古人组织纪律散漫,肆意妄为,皇太极伤透脑筋,也刺激了他设立蒙古衙门,专门派一拨人管束蒙古人,以便全面控制草原部落。
最初,皇太极设理藩院是为便于统治蒙古。随着帝国地盘的日益扩大,理藩院成为管理青海、西藏、新疆及西南少数民族的行政机关,并兼管对俄罗斯的外务。
清入关之始,顺治改官制(其实是多尔衮改官制),把理藩院承政改称“尚书”,参政改称“侍郎”,副理事官称“员外郎”,十六年后,顺治提高了理藩院的政治地位,允许理藩院尚书、侍郎、员外郎兼任礼部官职。
即便如此,顺治仍觉得理藩院负责整个外藩事务,意义重大,隶属礼部不合适,就把理藩院做为单独的行政部门剥离出来,授权理藩院尚书参与议政,这就等于理藩院处于六部的同等地位。
理藩院在皇太极建立的雏形上加以完善,贯穿整个清王朝,陆续增设六司,分管及管理行政事务的满档房、蒙古房、司务厅、当月处、督催所、银库、饭银处等单位、分别掌管部界、封爵、设官、户口、耕牧、赋税、兵刑、交通、会盟、朝贡、贸易、宗教等项。所属有内馆、外馆、俄罗斯馆及蒙古官学、唐古特学、托忒学等单位。在国家内政和重大外务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西藏、新疆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处理,清王朝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少数民族的统治,颁布立法固定各项管理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18)花里胡哨的议和
- 下一篇:(16)架构六部
相关文章
-
08-211958年9月2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抚顺
-
10-01“一五”时期抚顺的八项国家重点工程
-
07-01泊兰德迈:大官屯,我人生的始发站
-
06-19浅谈1904年日俄战争对清永陵的影响
-
04-09大批古生物化石现身抚顺新宾
-
01-31(征文)泊兰德迈:春节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