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刀尖上的王储
3、刀尖上的王储
灭掉乌拉国前一年,代善经历有生以来的第二次情感折磨。第一次,是母亲佟佳氏死。少年丧母,人生最大憾事莫过于此。随后,努尔哈赤续娶堂嫂富察氏.衮代,衮代心地善良,视代善兄弟俩为己出,代善与富察氏感情很深。后来衮代冤死,代善暗自伤怀,回忆衮代继母的好,常心酸不已。第三次,就是亲哥哥储英被众臣弹劾,罢黜事件。
储英立为嗣子,努尔哈赤费了很多心思,历尽心里煎熬。他在储英和代善两个人之间做比较,代善哪一样都胜于储英。储英心地狭窄,生性忌妒,自持功高傲慢轻狂。但储英也有长处,又是长子,受汉文化影响至深的努尔哈赤,脑子里存在着“有长立长,无长立次”的中原皇权制度观念,不立储英而立代善,他怕引起骚乱,甚至手足残杀。
努尔哈赤思虑再三,难以定夺,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也说应立嫡长子。就这样,储英立为太子。孰料,努尔哈赤的担心很快得到验证,储英一朝得意,骄狂恣肆,不把兄弟大臣放在眼里。他欺负众兄弟,嫌兄弟们财产太多,想要分割。看哪个大臣不顺眼,扬言日后掌权制裁。
多行不义必自毙,储英不加检点,乖张暴戾,犯了众怒。大臣、弟弟及各级军官,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个太子有朝一日继承大业,能否担得起千斤重担。他做了新君,打压众臣,驱逐同胞,不辨忠奸善恶,滥施淫威,后金国迟早夭亡。
大臣兄弟的意见塞满代善的耳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一奶同胞的焦虑,旁敲侧击地提醒兄长储英,劝他平易近人,争取大家的支持,为日后牢固基础。也不难想象储英的性格注定了不买弟弟的帐,此时的他听不进任何意见,一味地偏执。
代善忧心忡忡,替兄长捏着一把汗。储英是当局者迷,不识立储继位的玄机,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失人心容易拢人心难,后金国落在长兄手里,就凭他骄横跋扈,谁肯同朝共事,他一个人如何执掌大任,光大宏业呢。
兄长的不识好歹,代善颇为踌躇。也正在这时,八弟皇太极来找他,提议大家联合到父汗那里参储英一本。代善沉吟半晌,答应了:与其眼看兄长越滑越远,不如及早采取措施挽救。另外,代善想的是,弟弟们和诸大臣都去父汗那里告兄长,父汗一定慎重对待,叫人查实,兄长的罪名成立,少不了挨父汗处置。转过来,父汗审视的目光就会投注到他身上——缘何大家发现储英的逆行,不约而同揭发,唯独缺代善,他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果真不知代善就是失职,装不知道他就是包庇。思前想后,代善卷入“倒储英”的事件中。
身为亲弟弟,父汗审问储英是否状告属实时,储英的不辩解急得代善直跺脚。他多么希望兄长觉醒,为自己辩护,他好适时向父汗求情,放兄长一马。遗憾储英一错到底,父汗的质问一律默认,被剥夺兵权,废立太子。
更让代善瞠目结舌的是,本该深刻反省的储英鬼迷心窍,趁兄弟大臣父汗出征黑龙江,在家里焚表告天,诅咒父汗及兄弟大臣战死沙场。努尔哈赤得胜归来,听说储英的忤逆行为,怒不可遏,下令将他囚禁。
代善望着五花大绑的储英被卫兵推进那所象征死亡的黑房子,心一阵痉挛——那个人是他的亲兄长,他没有尽到责任,致兄长犯了死罪,他又痛又恨。想起兄弟俩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多年,到头来一个身陷囹囵,一个爱莫能助,锥心刺骨的哀伤击穿代善。从此,参与告发兄长成了他的心病,在无人发见的隐处,慢慢地病变,他不能原谅自己,觉得参与倒储对不起兄长。
事已至此,后悔有什么用呢,行刑那天,人群中的代善望着那张苍白、浮肿的脸,心中泪水奔流——兄长死在战场,他就是后金国英勇顽强的烈士,而今他死在自己手里,这一死轻如鸿毛,死得何其狼狈呀!
储英跪在热烈的秋阳下,身上散发着刺鼻的腐败味,那是生命衰亡的味道,在场人心惊肉跳。乱发遮住储英低垂的脸部,代善看不见他的表情,也不敢去看,只站在人群中,盯住那个熟悉的背影,头脑中一片虚空。
他不知道刀什么时候落下的,刽子手把刀架在储英头项上,他紧闭双眼。
储英倒了,代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这使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份宠信让他兴奋又隐隐觉得压力,是了,论战功、论资历、论年岁,他当之无愧,同时,他也是“倒储案”中的一员,虽然兄长生死大权握在父汗手里,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参与者,对兄长,他有负罪之心,觉得驾临头顶的太子光环染着兄长的血。
再一想精明过人的皇太极,代善又生不安,平心而论,八弟的综合素质比他高一大截,尤其文化修养,人家可是精通满、蒙、汉三国语言的,他代善在这方面天生的弱项,补都补不上来。八弟的性格也是明眼看着的,他的干练、生来的强烈的征服欲,会甘拜二兄之下吗?以八弟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多久就从稚嫩走向成熟,或许到了那时候,没准儿自己一招不慎,像兄长一样被废掉,那么,这太子之位于己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呢?
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喜也好,忧也好,事实不可更改。推上金字塔顶的代善,为这顶光闪闪的帽子愈加举止有度,凡事三思而行。代善的太子当得很是合格,引起蒙古人的注意,这些草原部落出于生存需要,正在想方设法与后金拉近关系,嫁女给代善太子无疑是最可靠安全的联络通道。后金呢,谋求发展少不得联蒙,所以,谁先牵这条政治婚姻红绳的不重要了,人们看到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科尔沁部钟嫩贝勒踏着草原的花海,亲自送女儿渡过翰河渡口,嫁给代善为妻。
代善的这次婚姻,进一步加深了蒙古与后金的关系,他是即父汗努尔哈赤之后,与蒙古联姻的第二位女真贵族。至此,意为“蓝眼睛”的博尔济吉特这个蒙古姓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在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精心维护他们的姻亲关系——代善、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等人分别迎娶科尔沁部落的女人,乃至后来的康熙、顺治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36)1616的新年
- 下一篇:(34)血染的乌拉
相关文章
-
01-31(21)一条绳子上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