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村名“大泗水”中的“泗”字之谜(2)

2013-03-07 08:13 抚顺七千年 曹德全 2510
在抚顺西边与沈阳市的交界处有一条小河叫大泗河,河的东侧有两个相邻的村子:大泗水和小泗水。这本来是两个很普通的自然村,原属沈阳市管辖,1952年随高湾一起划归抚顺市。据1934年印行的《奉天通志》卷60记载:这两个村子的原名分别叫做“大...
村名“大泗水”中的“泗”字之谜 图1

  白先生在正文中写道:“都英额在何处,……《满族大辞典》为我们提供了方位,864页,‘额尔德尼(1581-1623)姓那喇氏,建州女真都英额(今抚顺市西)人’。”至于都英额的汉义,满文专家说:“如果中间是‘音’不是‘英’是四,四个的意思”,对此,作者认为:“满语翻译有异是常有的事……把都音额译成都英额,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另外,作者说他在大泗水村考察时了解到:“大泗水以前叫大泗水洼,再以前有四个莲花泡子,以前是四个水泡子,更远的有四个泉眼。”作者把这几个论据联系起来就得出来自己的结论。即:《满族大辞典》上说,都英额在抚顺市西,而大泗水正位于“抚顺市西,又发现了索家坟,且根据都英额的汉译音,我可以肯定地说抚顺高湾开发区大泗水即古代都英额”。白先生提出“大泗水即古代都英额”的观点后,有人提出质疑,白先生又在2011年《抚顺社会科学》上发表二篇文章予以回应,但他的基本论据和观点没有改变。

  我记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董琨先生在2004年4月针对当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种种错误写了一篇文章《错误百出 贻笑大方》,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上。文章在指出了该词典存在的大量问题以后,又说:该词典存在“这么多问题,也并不是说它一无是处。其实,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一部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字典辞书,中外古今,概莫能外。”1990年5月出版的《满族大辞典》尽管是一部研究满族历史文化较好的工具书,但是,绝不能说该书没有任何瑕疵。书中将“建州女真都英额”定位在“抚顺市西”就是其误判之一。

  大家知道,在明朝成化年间,修筑了一条北起开原镇北关、南至九连城的辽东东部边墙,该边墙在抚顺城东设有抚顺关(今抚顺县的关岭)以便往来通行和贸易,另外,在边墙之西,今抚顺境内还设有会安堡、抚顺千户所、东洲堡、马根单堡等军事城堡以守护边墙。而在边墙之东才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的生活区。《满族大辞典》即言都英额属建州女真辖区内的一个村寨,那么,它又怎么会越过辽东边墙,跑到抚顺的西部当时属于汉族人生活的地区呢?

  再说,作为满语地名“都英额”的主题词应该是“英额”,以“英额”或在“英额”前后加辅助词的满语地名还有很多。例如:英额岭、英额布、英额门、乌英额、和罗英额、英额成、英额峪等等。在汉文中,“英额”有时被写成“英莪”,但还没有见到被写成“音额”的。根据最新版《汉满大辞典》的记载:“四”的满语发音为“duin”,其汉语音译为“都音”,而非“都音额”。由此可以说,把满语地名“都英额”改成为“都音额”,并进一步附会为“都音”,说成是满语“四”的意思,并不令人信服。

  总之,自从高湾设立开发区以来,那个“大泗水”村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村名中的“泗”字该如何解读的问题,好像又成了一个新的历史之谜。或将“泗水”说成是源于汉高祖刘邦的“泗水亭”,近二千年以前就有了“大泗水村”;或将“泗”说成是四,满语为“都英额”或“都音额”,四百多年前是满文创始人额尔德尼及希福、索尼等人的世居之地。面对这两种差距悬殊、但又都十分“雷人”的答案,真不知道读者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反正我投的都是反对票。“大泗水洼子”不过是在清朝中后期才产生的一个普通的汉语地名而已。(曹德全)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抚顺历史之谜  大泗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