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郁忧歌:《岁月》(中篇)(2)
2013-03-14 08:32 新浪 子郁忧歌
9794
四十年前的新宾、还是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山高林密悬崖峭壁,巴士车在布满荆棘杂草的土路上艰难地行驶。剧烈的颠簸让我的肠胃受尽了折磨,一百多公里的路我们足足走了七个小时,待我们到达要去的村子里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一家绊绊磕磕地被引进一户农家,他们已经为我们准备...
母亲说:“我絮的新棉花,怎么不暖和?不好看?”
“那小白圈儿就不暖和,不好看”
母亲气得用手指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丫头就是刁!”
父亲拿起鞋子看了看,拿支毛笔蘸上黑色的颜料将鞋上的小白圈儿一个一个的都给描上。
父亲对我说:“衣服鞋子穿不好是一天,人要做不好是一辈子,人受调教武艺高,要懂得温、良、恭、俭、让。”
那时我虽然还不能理解这些话深刻的内涵,但也深深的体会到父爱的温馨与甘甜。
我每次耍“刁”父亲都会耐心说教,从不对我厉声斥责,每当我学习有一点点成绩父亲就会不失时机的给我褒奖与鼓励。
进入严冬,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瘦骨嶙嶙的身体伴随微弱短促的呼吸已经没有说话的气力。父亲很吃力的对我们兄妹几个说:“我没有几天了,你们不要难过,久阴必下,久病必亡。”父亲嘱咐哥哥要听母亲的话、带好弟妹,好好做人,要我姐弟无父从兄,叮嘱我将来要嫁个文化人,否则会郁闷。父亲弥留了几日,一九七一年的农历腊月十四,父亲带着我无法知道的《王娇鸾百年长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天上飘着清雪,大地也为父亲穿上白袍,让悲痛压抑很久的我放声嚎啕,我哭苍天不公,我哭大地无情,我的小弟弟只有十一岁,那么弱小,没有父亲的庇护怎么长大成人!我哭在异地他乡失去了父亲,我的心灵感到空旷无助;我哭以后我的生活将会无边的凄苦,嗟乎!父亲!女儿我命好苦!
父亲走后哥哥姐姐的劳做支付不起我学习用的笔墨,最尴尬的是同学们吃午饭的时候我没有地方躲。我们生产队每个社员一年的口粮只有三百二十斤(毛粮),到春天种地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都已断了粮。当地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干部搂、社员偷,不搂、不偷、喝稀粥。”我们外来户既不能搂、更不能偷,稀粥也难喝得上的我,再也读不起那远离七里路的学校,我含泪离开我热爱的校园,离开关爱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人都说开门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也不能少,可我家自父亲走后,却少了六样,只买盐。春天母亲上山采回野菜搁上一点苞米面再放一点盐煮上一锅野菜粥,这就是我们的晚餐。我知道哥哥姐姐干活很累,每到吃饭的时候我都是最后才上桌 ,有点干粮都先让给哥哥姐姐吃,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忐忑。
这样的苦日子姐姐熬不住了,她开始发牢骚:“我一天三根肠子闲着两根半还得干活,谁家的姑娘也不像我,穿得这么寒碜这么破。人家女孩子穿得是胶底趟绒扣卡棉鞋,又轻便又好看,我像男人一样穿着棉乌拉,难看死了,谁家也不像我们天天喝野菜粥。”
这你和谁抱怨!我说:“人家能搂能偷,我们外来户有啥办法?”
姐姐火了,“你在家吃闲饭靠我养着当然不抱怨,肚子饿得咕咕叫,你出去干活试试。”
姐姐说的一点儿不假,我们家比别人缺粮更多,生产队分粮时最先领的是队干部,和他们的亲戚,然后是能上供送礼的,最后轮到我们分的粮食都是瘪的、湿的、和带土的,分给我们家的地,都是最贫瘠不长粮的,我们家的苞米棒长得只有别人家的半个长。的确姐姐二十几岁的大姑娘穿棉乌拉是难看,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粘上厚厚的雪,又沉又不防滑。姐姐不愿和我们一起苦熬,在当地找了婆家,我多想她在家多干两年帮帮我,帮帮这个家。姐姐总算不挨饿了,她的婆家和村干部沾亲,从此她很安心地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
姐姐出嫁以后,我觉得这个家只有我是多余的,母亲上山采野菜侍弄家里的菜地,哥哥上工,弟弟上学,我只能喂猪喂鸡,做点针线活。
我真怕哥哥哪天也嫌我是吃闲饭的,就没话找话和哥哥说:“哥、你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是给写得有点玄乎,那司马懿不敢进城,还不会用乱箭射?空城计不就破了么。”
“哦”
“我喜欢曹操的观沧海,写得有气魄。”
“啊”
无论我说什么哥哥总是哦、啊,不搭碴。
也难怪哥哥不愿理我,养我这个废物妹妹真是累赘,哥哥已经二十好几,家里养个吃闲饭的残疾妹妹,有哪个姑娘能愿意嫁给哥哥。我苦思冥想,吃不下也睡不着,整夜失眠难道我真的该扣响地狱之门去寻找父亲?我病倒了头炸裂一样疼,把母亲和哥哥都给吓坏了,哥哥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都拿出来给我看病,对我一点也不吝啬,并劝我说“不要多愁善感,更不要胡思乱想,我们要学亚瑟牛虻坚强的活着。”
这次生病是我自己庸人自扰对哥哥妄加揣想,真恨我自己把家里的仅有都给花光。
我家买盐换季,全指望那十几个母鸡。我每天把它们盯得紧紧地,惟恐它们把蛋错下在别人家的鸡窝里,不是我太小气,怎奈生活太拮据,我和母亲商量今年的猪不卖给供销社,等到端午节我们自己宰杀卖猪肉还能多换几个钱。由于缺少米糠,我家的猪也不爱长,喂了两年只有七十几公斤,唉!不管怎样好歹也能换些钱给哥哥买件衣裳,二十好几也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小弟弟整天吃不饱,个子就是不爱长,等卖猪肉换了钱也能让弟弟吃上几顿饱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1983年“企业管理咨询”回顾
- 下一篇:子郁忧歌:《岁月》(上篇)
相关文章
-
03-14子郁忧歌:《岁月》(上篇)
-
08-12回忆那些被亲情浇醉的岁月
-
05-21四十年前的知青日记
-
03-2160岁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