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海
2013-03-27 10:05 抚顺7000 zixun
1829
达海,世居建州女真觉尔察地方(今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觉尔察城),以地为氏。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始祖索尔火,祖父博洛,父艾密禅。
达 海
(1595-1632)
达海,世居建州女真觉尔察地方(今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觉尔察城),以地为氏。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始祖索尔火,祖父博洛,父艾密禅。
从其祖父时起,该氏族便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军参战,隶属满州正蓝旗。达海自幼聪敏,“九岁即通满、汉文义,弱冠太祖召直左右”。努尔哈赤赐居内院司文翰,“与明通使命,蒙古、朝鲜聘问往还”(《清史稿》),起草文告,整订国书,后金国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涉及需用汉字兼抄的,都由他“承命傅宣”。不久,努尔哈赤又命他翻译《明会典》、《素书》、《三略>等诸书,众莫不称善。
天聪三年(1629),清太宗皇太极始设文馆,分为二办,一办由达海及刚林、苏明、顾尔马珲、托布戚翻译汉文书籍;另一办由库尔缠、吴巴升、查素喀、胡球、詹霸记注国家政要。达海为文馆总领袖,长期从事文馆工作。
同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征明,击破明朝满桂等四总兵军,直抵北京城下。皇太极派遣达海带书信与明廷谈判,但明廷闭关,拒不议和。皇太极只好再次命达海修书两封,一封信放置德胜门外,一封放置安定门外,然后引师回盛京。
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率军再次征明,抵沙河驿,达海以汉语谕降。攻克水平城后,达海手执黄旗登城,用汉语招降军民,城中军民听见其诚恳的宣抚,许多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阿巴泰贝勒率明降将孟齐芳、杨文魁、杨声晋见皇太极。皇太极命达海用汉语对他们进行慰劳。三屯营、汉儿庄的军民归降后,明军又来袭击三屯营,皇太极怕汉儿庄的军民反叛,故命令达海以汉语前去安抚,安定民心。同年,因达海翻译汉书完毕,被授予游击职。天聪五年(1631),达海被赐号巴克升,从皇太极征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在后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动摇,但并不准备投降。达海以汉浯反复对其政策攻心,指明出路,最后祖大寿投降。年末,在达海的参议下,后金国仿照明制,定朝仪,皇太极集权于一身。
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命巴克升达海改进满文,“治国书,补额尔德尼所未备”。自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后,因初创缺乏经验,同时蒙古语和满语的语音又存在差别,因而无圈点满文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字母数量不够,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字形不统一,语法不规范,结构不严谨,等等。史载:“十二字头原无圈点,上下字无别,故塔、达、特、德、扎、哲、雅、叶等字不分,如同一体。书中平常语言,视其文义,尚易通晓。至于人名、地名,常致错误”(《满文老档`太宗》)。皇太极谕达海曰:“尔其审度字旁加圈点,使音义分明,俾读者易晓”(《清史稿》)。达海承命寻绎,字旁加卷点。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补所未备,“于十二字头正字之外增添外字,犹有不能尽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由是国书之用益备”(《清史列传`达海》卷4,第10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