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
2013-04-01 14:20 抚顺7000 zixun
2770
爱新觉罗`多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生于建州赫图阿拉城,清顺治六年(1649)卒于北京,为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多 铎
(1614-1649)
爱新觉罗`多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生于建州赫图阿拉城,清顺治六年(1649)卒于北京,为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多铎一生驰骋江南塞北,身经百战,为大清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乾隆帝对多铎特别赞誉,认为在开国诸王中,“多铎战功最著”。
天命五年(1620),努尔哈赤考虑到客观条件和选择嗣子的困难,采取了不立太子而改立八个和硕额真的薪方法,由八和硕额真共理国中大事。这样,多铎由于自己的天资聪颖和母亲阿巴亥的得宠,年仅6岁就被推上了统治后金国的八和颂额真宝座。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又将自己统领的两黄旗60个牛录一分为四,赐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为同母兄弟)各15个牛录,自己保留15个牛录,死后给多铎。并指定阿济格、多铎为“全旗之主”。可见多铎在努尔哈赤诸子中地位的显赫。八月,努尔哈赤去世,多铎时年12岁,在实权派代善、皇太极的倡谋下,多铎之母被逼自尽殉葬,自己由于年幼,势力单薄;无奈参予支持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扶植年幼的多铎成为自己的羽翼,故多铎全部承受其父所遗,领有全旗,后两黄旗和两白旗互易旗纛,多铎成为正白旗主族贝勒,其势力在满洲最高统治集团中日益显赫。
天聪二年(1628),皇太极率军征察哈尔多罗特部,多铎从征。他英勇善战,奋勇杀敌,表现突出。在回师途中,皇太极以多铎初次随军远征,克著勤劳,赐多铎为“额尔克楚虎尔”,从此,后金军常以“楚虎尔贝勒”称呼他。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征明,命多铎同大贝勒莽古尔泰、多尔衮围攻汉儿庄城,汉儿庄明将率兵民投降,遂与大军汇合,随皇太极攻遵化、战广渠门,直抵北京城下,历时5个月,攻克不少州县,掠夺财物巨万。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询问时政,多铎上奏说:“臣未预理刑,其中公私不得知,但观法诸臣,实心任事,秉公执法者少,当令明习法律,奠定成规”。八月,配合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率正白旗驻守城东北讯地作策应。九月,随皇太极击明锦州援军,至小凌河与明军遭遇,多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不料坠于马下,幸被救助。不久,明援军4万距大凌河7.5公里列营,多铎从皇太极大败明兵,生擒明太仆寿卿、监军道张春。又同济尔哈朗、多尔衮征察哈尔,在归化城西南黄河岸一带先后收取察哈尔部民数万户。
在长期连续不断的征杀掠夺中,多铎渐渐长大,其实战经验丰富,战略思想亦趋于成熟,他虽无奇功伟绩,但他忠心于皇太极,认真履行皇太极的旨意,为后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七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共议对明、蒙古、朝鲜用兵先后的决策,多铎分析形势建议说:“宜直入关,庶可厌士心,成久远计,若缓且久,敌渐知备,固城边,修根本,何隙可乘?”“至察哈尔,且勿加兵”;“朝鲜己和,勿遂绝,惟先图其大者,如蒙天佑得之,除随所求皆至矣。”此建议很合皇太极意愿。八年,后金军再次侵明,多铎同阿济格、多尔衮率正白、镶白两旗入龙门口,会兵于宣府,又于朔州城东掳掠,至五台山大胜而还。九年,为了招抚蒙古,使其归顺后金,解除蒙古对后金的不断骚扰,砍掉明的羽翼,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军招抚林丹汗之子额哲功成。凯旋时,为了牵制关外明军人援,首次起用多铎为帅,率精兵强将出击锦州。多铎命阿山、石廷柱率兵400为先锋,明将祖大寿令副将刘应选、吴三桂等汇合锦州、松山兵3500营列阵于大凌河西,多铎率军刚过十三山站,阿山等遣人速报,多铎于是尽率所部向大凌河驰去,经激烈作战,明兵大败,多铎兵分两路追击,一至锦州,一至松山,阵斩刘应选及明军百8人,歼其兵500,擒游击曹得功等,获马200余,甲胄无数。师还,皇太极率诸贝勒出盛京2.5公里外亲迎。并以多铎“初专阃外,能出奇制胜”,特予嘉奖,赐良马5匹、甲5副。
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称帝,改年号为崇德,国号清,册封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命管摄礼部事。
为了彻底地降服朝鲜,扫除清对明作战的障碍,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皇太极亲统10万大军进攻朝鲜,命多铎为前锋直捣朝鲜国都。朝鲜国王李宗败走汉山城,多铎率军将汉山城团团围住,并屡次击退其全罗、忠清道等路援军。朝鲜国王迫于援军败退,被俘妻儿、军臣受清之恩待,遂交出明国所给敕印,称臣于清。三年(1638),喀尔喀蒙古查萨克图汗来犯归化城,多铎随皇太极征剿,未及交战,敌畏惧清军之强大阵势败走。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