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我们的游戏:土气、野性、几乎不花钱(3)

2013-04-02 09:25 抚顺新闻网 陈 勇 4970
作者小时候妈妈的怀抱永远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在时代迅猛发展、科技飞速发达的大潮中,今天的孩子们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几乎不花钱就能玩得热火朝天的乡土游戏。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著名歌手苏芮在电影《搭错车》中配唱的主题曲《一样的月光》,今天听起来仍能在心底产生强烈的共鸣——“什么...

 

跳房子、吹肥皂泡、跳猴皮筋、歘嘎拉哈


     自制啪几:绝对的“自主创新品牌”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电脑、有手机,也没有网游、电玩。游戏也好,玩闹也罢,大多都在户外进行,屋门前、庭院里、胡同口、大街旁、马路边、广场上……都是我们“疯玩儿”的乐土和舞台。女生们喜欢跳房子、踢毽子、跳绳、荡大绳、跳猴皮筋、歘嘎拉哈、过家家、吹肥皂泡,杏核、石子、黄豆粒等也都成了她们钟爱的游戏玩具。男孩子游戏的花样、方式似乎要更多一些,也更粗放一些,除了对抗性强烈、有些粗野的“骑马打仗”、“撞拐”之外,一些相对文雅一些的游戏,也是花样叠出、异彩纷呈。比如拍啪几,主要的技法有颠、撬、c、撴等等。啪几有真、假之分,所谓“真啪几”,是正经八北的彩色印刷品,可以从街头小贩那里买得,一张上大约有20个圆圆的啪几,要用剪刀一个个剪下来,摞成一摞,揣在口袋里或装进书包里,那感觉就好像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啪几上的图案大多是古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上的英雄豪杰、鬼怪精灵都在啪几上粉墨登场,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所谓“假啪几”,是我们自动动手刻制模版,抹上印泥或红墨水、蓝墨水,印在纸板上,再剪下来的。尽管不是彩色的,但由于是自己动手制作,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复制,绝对是一种物美价廉、经济实用的“自主创新”品牌,因而倍加受到同学们的垂青。

 

    自制“假啪几”,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刻制模版,模版刻制的优劣,决定了啪几制作的成败。找一块胶皮(最好是生胶皮,记得当时最常采用的材料是胶皮鞋的鞋底儿),剪成与啪几大小一致的圆形,用圆珠笔在上面画出人物图案,蓝色的油墨在黑色的胶皮上呈现出红色的痕迹。画好后,用小足刀(那可是我们小时候文具盒里不可或缺、形影不离的用具,用来削铅笔、刻蜡光纸等)一刀一刀地按照胶皮上的线条剔除多余的部分。刻功好的人刻出模版,不啻于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线条细如发丝,形象恍如真人,连人物脸上的胡须,身上盔甲的鳞片,也都逼真得丝丝入扣、井井有条。用来承印假啪几的纸板,最常用的是废弃的各种包装物,如鞋盒子、药盒子等,如果是那种外面贴着一层薄薄的白纸的纸板,那就更带劲儿了,而一般情况下都是印在黄褐色的粗糙的纸壳子上。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适用的胶皮,同学们便找来质地细密的大萝卜、地瓜、土豆来刻模版,用它们刻出来的模版,显然远不如胶皮的,线条粗犷、图案简单,但大体上能反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果说胶皮模版是“工笔画”的话,那萝卜、地瓜、土豆模版只能算是“大写意”了,但总算能够满足同学们的一时之需和燃眉之急。那时候印泥和墨水都是稀缺资源,小孩子也很难弄到,但这难不倒我们,不知是谁发明的,把红砖头磨成粉末,吐上几口唾沫搅和搅和就成了“土法上马”的印泥了。后来,我们又四处讨弄来红色的赭石,蘸上水像磨墨一样反复研磨,这种“印泥”效果比红砖粉末的强多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小时候的游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