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清前人物

清前人物

皇太极(2)

2013-04-09 13:57 抚顺7000 zixun 1731
爱新觉罗`皇太极。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生于新宾赫图阿拉城,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猝卒于沈阳寝宫。系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叶赫纳喇氏盂古格格。


    努尔哈赤探明明军的部署、师期后,周密安排,确定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撤回各路屯寨兵民,将力量集中在一起,以迎击来势凶猛的明军。皇太极在父亲的指挥下,同代善等率军冲向萨尔浒.与明军相遇,代善等意欲隐蔽起来,皇太极则主张光明正大进军,以扬我军威,众将一致服从。两军首战于萨尔浒,战斗中,皇太极勇猛顽强,奋力冲杀,明军在后金军的弱大攻势下一败涂地,尸积成堆,总兵杜松等战死。杜松被歼之后,其余部驻扎斡珲鄂谟,明军又在尚间崖布阵列炮,外布骑兵,皇太极与其父领兵先战杜松余部。他一马当先,率八旗铁骑突入明军大营,明军大乱,龚念遂、李希泌等战死。尚间崖明兵亦不能敌,大败逃去,副将麻岩等被杀,马林只身逃跑。至此,西路、北路明军俱已败没。三月四日,皇太极与代善等主将又率军赶赴新宾与桓仁交界地的阿布达里岗设伏迎击刘诞,皇太极领右翼兵占据山顶,从山上向西冲下时,身边只有精兵30余人,两军对战,炮来箭往,好不惊险,一阵杀伐砍打之后,明军再败。皇太极用计诱骗刘诞加快进军步伐,乘其立足未稳,突入敌军中,使刘诞所率的明军慌忙迎战,但为时已晚,刘诞以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作战,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厄运,他身受重伤,还奋战不止,直至精疲力竭而死。三路明军被歼,杨镐大惊急令李如柏撤退。萨尔萨之战,以后金的胜利而告终。皇太极亲历三大战役,他智勇超群,谋略过人,无论是对全局还是局部,都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此,后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同年六月,努尔哈赤挥军进攻辽沈地区,皇太极随父攻取开原、铁岭,败蒙古喀尔喀部,攻破强大的叶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天命六年(1621),皇太极再随努尔哈赤攻破沈阳后,三月十九日,后金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辽阳城的东南角。辽阳,在明代是首屈一指的重镇,防务严密,兵强将勇,当后金军尚未全部过河,明经略袁应泰即督催总兵李秉诚等率兵5万出城,与后金军对垒,努尔哈赤立即率左翼四旗迎战。恰在此时,皇太极率其精锐赶到,要求参战。努尔哈赤命其率右翼四旗在城边嘹望。皇太极则令两红旗嘹望,自率另二旗杀人战场,冲至明营内部,与后金军左翼四旗两相夹攻,把明兵打得落花流水,拼命逃窜,皇太极追出30余公里,直至鞍山地界才回师。二十一日,后金军向辽阳发起冲锋,皇太极奋勇当先,率八旗官兵越战越勇,明军败如山倒,辽阳全城俱为后金所得。辽沈之战,使东北地区的头等城市和辽河以东的全部地区划归后金版图。天命六年(1621),后金迁都辽阳,十年(1625)又迁至沈阳。

    后金攻占辽沈以后,旌旗指向辽西。七年(1622),皇太极率部出征,克广宁、征义州,大获全胜。九年(1624),奉命与蒙古科尔沁结盟共击察哈尔林丹汗,迫其逃遁。皇太极每战必胜,战功赫赫,博得父兄一致称赞。这时期,皇太极的政治思想、军事才能更加成熟,巳成为后金政权中最具实力的核心人物,正如努尔哈赤所言:“吾子皇太极,父兄依赖,如身之有目”(《清太祖实录》卷6,第6页)。

    天聪时期的金国汗。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病逝,他生前规定,在其死后,从八和硕贝勒中公推一人“嗣朕登大位”(《清太祖实录》卷8,第16页),皇太极以其超群的智慧、才能及拥有的实力被拥戴,顺利地继承了后金汗位,改明年为天聪元年。这位从小就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冷静、沉着,怀着远大的抱负,君临全国。他不仅懂得治国之道,也通晓治人君之道,在巩固后金国家并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问题上,施展了他一位政治家的才智。继承汉位之后,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尖锐的民族矛盾问题。努尔哈赤面对汉人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采取了毫不留情地镇压手段,使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战争蹂躏了辽沈地区,生产没有恢复,经济状况日趋恶化,’‘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清太宗实录》卷3,第32页).人民生活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这严峻的考验,皇太极审度后金政权所处的内外形势,力挽危局,将祖宗之法和传统习俗作了全面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全面实行他的建国方略,使后金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为清政权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充分展现了他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治理国家,实行新政。首先是改善汉人的地位。皇大极即位后的第一道上谕便强调“治理国家,莫先安民”(《清太宗实录》卷1,第9页),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实行了“编户为民”政策解放奴隶,恢复汉族奴隶的“民户”地位;重新修定和颁布《离主条例》,从法律上给奴隶以人身保障,提供摆脱奴隶身份的机会;放宽了“逃人法”;“养民”以“安民”;后金同明交战时,只对拒战者不得不杀,被俘者安置为民,从而缓解了民族矛盾。

    其次,优礼汉官。对现有汉官给以信任,量才使用,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还招揽更多的汉官加入后金政权。

    再次,联络蒙古。满、蒙王公贵族联姻,伴之以政治上的优待,物资上的收买,笼络蒙占上层统治集团,与清王朝保持一致,从而维护了北方的久安无患。

    第四,创制新满文。命满文专家达海增改满文“十二字头”,加圈点,遂成新满文,为满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积极吸收汉族知识分子参加国家各级政权。

    第五,更定官制。皇太极即位之初,先对初创的后金国体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然后逐步进行大幅度改革,增加了执政人员,吸收一部分新人到上层统治的核心,扩大了政权的基础,这是无汉人参加。但皇太极倾心于汉族文化,于是在天聪三年(1629)四月设文馆,十年(1636)三月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即三内院。天聪五年(1631)七月,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强了中央集权。崇德三年(1638)七月,设理藩院。经过几年的改革、充实,形成了内三院、六部和都察院、理藩院一套完整的官制,合称三院八衙门,其官员由满、汉、蒙古官员参差充任。

    皇太极即位不久,于天聪元年(1627)五月,首次率军征明,揭开了辽西拉锯战的序幕。首先苦战宁锦,但久攻不下,皇太极留下部分守兵继续围攻,自率大军转攻宁远。宁绵苦战,后金“士卒损伤俱多”皇太极无功而还。他集思广益,摘取了臣下的合理建议,坚持自己的政治信念,在汉官的帮助下,制定了有效的战略方针,对明采取边谈边打,以攻为守;对朝鲜先结“兄弟”之盟。但朝鲜以后金的强弱为向背,表面上以大量的布疋等岁贡后金,实际上仍然同明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皇太极高瞻远瞩,制定了先解决朝鲜和漠南蒙古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于崇德元年(1636),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朝鲜国王李宗在“妻子及群臣尽被俘获,身复受困南汉”,“各道援军亦为清所败”的困境中,“弃兵器,服朝服,率文武群臣,献上明国所给敕印”,称臣于清。在朝鲜臣服的同时,皇太极万里疾驰,以其政治家的才干和远见卓识,把桀骜不羁的蒙古争取到自己一边,归入后金版图,是其重大的历史成就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皇太极  清前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