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阿尔当的隐士——王树滋

2013-06-09 08:16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2110
阿尔当是个普通的村庄。清朝道光年间,一位翰林院翰林看中这里在此隐居。今天虽然已经看不到任何遗迹,但这件事确实是阿尔当的骄傲。
阿尔当的隐士——王树滋
孙相适
  
  阿尔当,在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西南25里,地处交通要道,沿公路两侧兴建的村庄整洁靓丽。清朝道光年间有位叫王树滋的高士曾经在此隐居。

  阿尔当,也写作阿尔党、阿尔丹,多么奇怪的名字啊!《钦定盛京通志》卷25记:“阿尔丹,蒙古语,有花纹也”。笔者在阿尔当走马观花看一遍,没看着那座山、那块石有花纹。《抚顺满语地名》记:“阿尔当,遥远的意思”。当然这是满语了,相对于赫图阿拉城而言,阿尔当是远了一点。

  对于王树滋,人们或许不熟悉,但要提到1975年春天,新宾县南杂木公社房身生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推平王翰林坟时出土一具未腐古尸,大家都会记得。那具沉睡143年的济南府知府王朝幹,是王树滋的父亲。王树滋也埋葬在这里。

  王树滋是王朝幹的次子,字晓屏,道光十一年,考中辛卯科举人,仅仅过了二年,道光十三年,又中癸巳科进士。中进士之后,入庶常馆继续深造学习,这种学生身份叫庶吉士,学制三年,期满,由皇帝御试分发任用,名为散馆。王树滋未到散馆提前做官,就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官阶正五品奉政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主要任务是修撰文史,讲论文史,在外人看来,是个甚为清显的美差,实际也有无处不在的腐败。 

  才华横溢的王树滋狂放不羁,厌恶官场的污浊风气,后来辞官不做,离开京城,养归山野,隐居阿尔当山中,以田园生活为乐。

  王树滋结茅阿尔当,以文学自娱,聚集一批文人,成立了“萃升书院”,大家推举他当书院“祭酒”(祭酒本为国子监校长,这里是借用)。众文人在一起吟诗游景,各展翰墨,非常快乐。王树滋将自己的诗作手写成书,名为《蔬香馆诗钞》。

  宣统三年(1911年)时,抚顺一位颇有名气的文学之士世荣会见了王树滋的孙子王朗岩,王朗岩把祖父的《蔬香馆诗钞》三册拿出来给他看,世荣觉得无人刊行太可惜,遂用油印之法印成数十册。第二年,他从王树滋侄王趾振手又得一册,补进油印本,成为三卷,并添写了序言,使王树滋诗作得以广传于世。
  阿尔当原归兴京县管辖。王树滋隐居阿尔当,在兴京县(当时升格为兴京厅)轰动一时,《兴京县志》卷10予以记载。王树滋有24首诗收进《兴京县志》。现抄录3首,一首抒发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二首展现家乡的山水风光。

  移居东山别野书怀(之二)

  也挂诗瓢也酒瓢,看云宜昼月宜宵。
  学栽松菊翻书谱,贪采芹苓铲药苗。

  王树滋在诗中自比乾隆朝田园诗人薛雪。薛雪字生白,号一瓢,他称自己书房为“一瓢斋”,诗集名为《一瓢诗话》(见清代王夫之等撰《清诗话》)。王树滋以薛雪自比,说我的茅庐既是诗瓢,也是酒瓢。诗人在东山别野阿尔当,作诗饮酒,观云赏月,结交文士(采芹),栽花锄草,乐趣盎然,感怀极好。

  赴滩州作

  (《兴京县志》注:地在县城西北百一十里)


  一带疏林碎石间,小溪曲折路弯还。
  车帘高卷车箱隐,饱看烟螺十里山。

该文章所属专题:孙相适专栏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标签:隐士  阿尔当  王树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