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七站):排山屯
登科之路
如果提起莲岛湾、乱泥洼子、金花楼、排山屯这四个名字,顺城区会元乡、河北乡和高湾一带的老百姓会比较熟悉一些,它是从方晓到铁岭经过的四个村庄的名字。可是要提王卓然、张振声、世荣和高春毓,恐怕就不见得有多少人知道。
1、王卓然,早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后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再后来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是张学良的核心幕僚、东北大学代校长、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国务院参事(行政六级,相当于副部级);
2、张振声,清末秀才,1908年抚顺设治以后,劝学所第一任学务总董,抚顺杰出的爱国志士,他不仅培养了被孙中山誉为“关东革命第一人”的张榕,同时他也亲自领导革命队伍,毅然扛起反清的大旗。
3、世荣,蒙古族人,汉姓刘,光绪年间进士,后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每天的工作是给皇帝讲读经史、奏章,还负责编修皇帝的言行录。
4、高春毓,《抚顺县志略》“科第”里记载的第一位举人。
这四位在清末民初的抚顺可谓是鼎鼎大名,他们分别来自我开始提到的那四个村子,所以这“四点”成的“一线”,是不是可以称为抚顺的“登科之路”。
今天,驱车前往排山屯,我要访一访那里的“高举人”。
过了金花楼,前行一公里,参照地图,觉得应该下道左拐了。这是一条小路,尽管是柏油马路,但崎岖不平,似乎与刚才的大道有较大反差。走了两分多钟,就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村庄,路旁边有一个界石,仔细一瞧,上面写着“排山屯”,半个“屯”字还掩埋在土里。2004年以前该村叫排山村,后来合村并校后,它成了马前村的附属村(据《抚顺县志》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它曾经是主村,马前冲、金花楼、乱泥洼子是它的副村)。
进到村里,道路忽然又变窄了许多,而且柏油路也逐渐成了土路,可能年久失修,越发凸凹不平起来(可能是这个村子不在主干道旁的原因吧)。刚进村子还觉得很一般,往里走一走,感觉还不错,很多家的房子都挺新,正在盖新房的还有三四户,还有人家有货车、轿车的。
探访高举人
第一位受访人是七旬左右的大娘,她说:“我姓王,是后来户,不知道什么高举人,你问问前边那户高姓人家吧,他家以前是大队书记。”
第二位受访人说:“举人啊,好像有,但是不太清楚。至于有家谱的人家,你问问前边街里超市那边的高MK家吧,他是原来的大队会计,知道些事情。”
往前走,村子到处是绿树荫凉,鸭鹅在河沟边自由自在的散步,还时不时有喜鹊在林间飞舞,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我走进了高MK家,院子非常宽敞。
受访者高MK:“我这个家谱是手抄的,本村的老高家始祖叫高自荣,清初的时候从山东“小云南”过来的,我是第十代了。这村子高姓多,我的家谱不是太全,可能高L家会全一些,一直供奉着,轻易不给人看。我领你再到高WQ家看看吧,他家也有个手抄的家谱,他也知道些事情......借举人光啊,我儿子挺出息,辽大本科毕业后,考上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了,现在和对象都在南京法院工作呢。”
我在这个家谱里还真看到了三个“名人”(《抚顺县志》有记载)——高恩泽,还有高恩澍和高恩涛(亲哥俩),他们是高家第九代。
一个意外的重大发现!
村子街里有个超市还不小,里面东西也挺全的,经营的业务还不少,可以“代收话费,入网上号”。
受访者高WQ:“举人啊?有,不止一个!伪满时有一个举人到新宾当县长的呢,还有举人到关内当官的。至于举人的后人,可能也就是高L家,他外出打工了,不在家。你看看,我这是前几年手抄的家谱。我们村里还有口大钟,乾隆年间的,那上面有不少名字。钟好像是村庙里的,后来就挂起来了,敲响召集村里开个会啥的,那声音才大呢,旁边的村子也听得真真的。现在让村里放起来了,你要是看,我得找老金头,他儿子有钥匙。来吧......”
受访人金大爷:“这个时间,不知道他在不在家,可能下地了,我们去看看......我呀,今年七十八了,身体还行吧。我这个二儿子现在是村委员,他知道钟放哪了。我有三个孙子,都在市里上学呢。(我们从村街一直走到村的最南头)没在家,估计在地里干活呢,现在正是给庄稼锄草、喷药的时候,我们回去再问问别人吧。”
回来的道上,路遇金家的孙女,她热心地帮忙:“找我二叔啊,我打个电话。(接通了)二叔啊,有人找你.....你快回来吧,爷陪着呢,一会儿在爷家等你啊(刚才我还以为今天看不到古钟了,强压心头的沮丧,可是遇到这个挺秀气而开朗的大姑娘,却成了我们的幸运星)。(问我)你们是哪的啊?......哦!我们村还出过举人啊?举人是不是很有文化啊?!”
回到街里,我们在金大爷三儿子开的另一家小超市里买了两瓶水,边解渴边等,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今天外边气温挺高,但回到屋内还算凉爽。
受访人金YH:让你们久等了,走吧,我领你们去看看那口老钟。
古钟现身!
当我走到这口钟前,也不禁为之一惊,尽管布满灰尘,有的地方锈迹斑斑,但可以看出几个字:“乾隆五十年”,这有228年了啊!可以说是抚顺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物了。以前我在马郡村看见过一口钟,那也不过是同治年间的。大钟很重,虽然不足一米高,但三四个人也抬不起来。我们勉强挪挪地方,看了一圈,上面刻着的十几个姓名,最后署名“会首人”,可能是这些人捐资修造的。在钟的顶部,有奇怪的兽头,一左一右连体的两个,有些像人面虎身,高WQ说是龙的儿子,可我觉得不太像,还是以后请专家鉴定一下吧。(回来后我查资料,龙的四子叫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所以经常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但蒲牢的样子像龙,而排山屯的钟钮却不像龙。我揣测,这个动物就是虎,只不过钟的作工不是特别精细,把虎面铸造的像人面;另外,有一种人面虎身的怪兽——马腹,它的叫声有如婴儿,性情凶残,是食人精魄的神兽,能不能是它也未可知)
经过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它还能留存到现在,真是不容易!我对围观的村里人说:“这是镇村之宝,保佑村里老百姓幸福平安,千万要保存好啊!不能买卖文物,那是违反国家文物法的,以后可以让博物馆专家来鉴定一下,如果献给国家,那也是村里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不知道我上这一课,中不中听,反正得让村里人知道,这是应受保护的文物!
村里的路一定要修一修!
以前没谁探访过“高举人”,看到市里有人慕名而来,村里人很是兴奋和热情,请我吃了根雪糕,村委员金YH还要请吃饭,我婉言谢绝了。村里的百姓希望我们能跟有关方面反映一下,能不能把村里的路好好修一修,现在市里到排山的小客都通了,就是进村路太难走,雨雪天就更难走。看到大家期盼的神情,我也有些触动,答应一定向有关方面反映一下,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排山屯,这里出了高春毓、高恩泽、高恩涛、高恩澍、高恩元和夏启文等史册留名的才子。高恩涛,字静寰,国立北京大学毕业;高恩澍,奉天政法学校毕业;高恩泽,字仁溥,奉天两级师范毕业;高恩元,奉天政法学校毕业;夏启文,字丕显,奉天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应该说,在当时的抚顺他们是百里挑一的人物,他们是排山屯老百姓的骄傲。可是今天,村里也没有人比较清楚地知道这些,更不可能打出“举人村”的名片了,真替他们可惜。临别的时候,听一位村里人说,有一位九十岁的长者知道些举人的事,但他搬到市内住了。
探访的事还有很多......
排山屯,我还会来的,因为高举人和那口古钟的故事刚刚开篇。
另外,“登科之路”里的乱泥洼子也没去呢,那里张振声的英名是否还在口口相传,也只有去了才会知晓!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老汉耕地翻土翻出抗战时期废弃炮弹
- 下一篇: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相关文章
-
03-24抚顺新増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03-241980年抚顺调整串休和上下班时间
-
03-23满族的萨满教变迁过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