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姜斌:挥之不去的电报情结

2013-07-15 09:41 抚顺七千年 姜斌 2264
姜斌,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里,跨进了抚顺邮电通讯行业,成为一名报务员。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电报已经成为一种记忆,回忆自己的报务员经历,也许会有读者能读懂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在作者的回忆中,也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挥之不去的电报情结

  姜 斌

姜斌:挥之不去的电报情结 图1
上个世纪电报员在工作(资料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的高峰期,当我也即将随着这股洪流涌入到广阔天地的前一年,一个巨大的“馅饼”砸到了我的头上。听学校传达了省革委会的文件,“在初中生中选拔一批徒工,充实工人阶级队伍”,我因此幸运地迈进了抚顺市邮电局的大门。

  那是1969年12月,我们来自6所中学的27名半大孩子,年龄仅在十七、八岁,初中没念完就走进了报务培训队,这在当年算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妈妈逢人便说“我大儿子分到邮电局当报务员了”,以解除人们对邮电局就是卖邮票、寄包裹、骑着自行车满街送信送报的偏见。现在要是和年轻人说起来,大多数可能不知道报务员是干什么的了。

  其实,在七八十年代电话还不普及的条件下,人们与外地亲朋好友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写信,贴上个8分钱的邮票就能够“鸿雁传书”了,一旦遇到点急事就会去电报局发个电报,电报的使用要比电话要普遍得多。那时候电话虽然有,但普及率相当低,仅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安装,住宅中有电话的则要求够级别的领导家才行。再说那时候打长途电话要经过113长途台登记转接或到邮电局(所)等待接通,一般都得等上几个小时才行。所以当时电报作为比较便捷的通信工具,就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界以及民间的远距离信息传递,而完成电报传递的便是我们报务员。

  其实报务员在军队里属于通信兵序列,在地方的邮电部门只是一个工种而已。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挑选报务员的标准是相当严格的,主要是政审要合格,要对家庭出身、直系亲属、社会关系进行严格的内查外调,没有任何问题才算行,说这是进入要害部门必须的条件。

  报务培训在军分区教导队开班了,两名教员虽不是军人,但也都是资深报务员了。记得教室里每个学员的桌面都摆放着一个叫电键的工具和一副耳机,不由人想起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里的李侠头带耳机,手握电键,额头冒汗发报的情景。那时只是觉得好玩和新奇还略带点神圣的感觉。没的说,好好学吧。那时主要学习的是无线收发报和电台操作知识,老师也说报务员的工作是多么神圣,战争年代报务员都是随首长在指挥所工作,是首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个字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等等,目的是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电报  情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