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赵广庆:抚顺东部森林兴衰史

2013-07-22 12:13 抚顺七千年 赵广庆 3305
  科学家们发现,早在远古的时候,在我国广袤的林海中,抚顺东部山区的森林,首先完成了由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这是我国植物进化史上一个划时代事件。被子植物有了花,有了果,它为昆虫、鸟类和兽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现代科学家把抚顺这种植物称为“抚顺桦”。
  抚顺东部森林兴衰史

  赵广庆

  翻开“抚顺桦”的发展史,我们分明看到了抚顺早期文明的来龙去脉。

  (一)

  科学家们发现,早在远古的时候,在我国广袤的林海中,抚顺东部山区的森林,首先完成了由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这是我国植物进化史上一个划时代事件。被子植物有了花,有了果,它为昆虫、鸟类和兽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现代科学家把抚顺这种植物称为“抚顺桦”。

  “抚顺桦”是我们伟大祖国原始森林进化的先驱。

  按照北京自然博物馆提供的资料表明,“抚顺桦”生存在清原和新宾之间的龙岗山脉。

  这个地方,到了清代用满语称作“纳鲁窝集”。“纳鲁”译作像作韭菜一样茂密,“窝集”译作大森林。提出这个用语的是清朝刑部主事何秋涛。他曾亲自到抚顺东部山区进行了考察,后来写了《朔方备乘》。书里说:“兴京内,密林葱葱。”《满洲地志、山脉》也说:“兴京茂树深林,蔽天翳日,土人呼为纳鲁窝集”,杨宝的《柳边记略》记得更加清楚:“(这里)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近有好事者,伐山取道,乃漏天一线,树根盘错,乱石坑呀!秋冬则冰雪凝结,不受马蹄。春夏高处,泥浊数尺,低处汇数波涛,或数十日不得达。”

  二十世纪初,俄国人莫柴也夫亲自到辽东东部山区考察,他在《中国的东北》一书中披露说,这里树种约300余种,针叶树占四成,阔叶树占六成。针叶树中有海松(即红松)、油松、落叶松、鱼鳞松、紫杉。阔叶树中有水曲柳、山榆、椴树、胡桃楸、刺楸、柞木、白杨、白桦、色木等。(见陈嵘《历代森林史略》)。

  在清末,抚顺东部山区有许多采松山场,每个山场规定每年向朝廷交纳松子15石,松塔1000个。《辽左见闻录》说:“辽宁东部山区的松子个头大,每斗价值四钱,为京师三斗价值。松子肉厚而香美。松塔可以保存三十年,色味不变。”这里还有大量的兽类和草药。民国年间写的《永陵乡土志》记载:“龙岗山一带有大批野猪、鹿、山羊、狐、獾、水獭、貂等,还有许多虎、豹和熊。”当时,朝廷在新宾境内设有“扑兽堂”42处,专业狩猎人员360人。此外还有“采集堂”26处,负责采集木耳、圆蘑、草莓、园枣、山丁子、托盘、山楂、榛子等进贡朝廷。

  抚顺东部的大森林和它的资源闻名于世,得益于这里的山和水。这里海拔800米,有连绵的高山,素有“辽宁屋脊”之称。滚马岭是辽河流域和鸭绿江流域的分水岭。它的东坡是富尔江,属鸭绿江水系,西坡是古称小辽水,今称浑河的发源地,为辽河水系。浑河的源头从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流出,最初一段古书上称为“纳鲁河”,下流与英额河汇合,再往下流与苏子河汇合注入大辽河。

  浑河的母亲是“纳鲁窝集”。纳鲁窝集“覆盖着山原林地,发育河流,抚养人类。

该文章所属专题:赵广庆专栏

赵广庆先生

  赵广庆(1935-2022),辽宁省阜新县人,蒙古族。曾任抚顺市委宣传部副处长、处长,抚顺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抚顺市建委编辑室主任,《抚顺年鉴》编辑部主任、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赵广庆先生是抚顺市宣传文化系统有成就的领导人之一,常期以来,他在从事我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抚顺史、清前史、辽东史、东北民族史研究,是知名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他先后撰写出版《抚顺通史》《抚顺史略》《抚顺城市建设史》《抚顺史研究》《抚顺百科大事典》《赫图阿拉》等8部专著。编辑出版《当代抚顺》《抚顺年鉴》等11部资料。在抚顺地方史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标签:抚顺  东部  森林  兴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