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

满族萨满舞蹈的古崇拜意识论(2)

2013-08-04 20:48 《满族研究》 曹丽娟 8281
本文所述“古崇拜”,是指氏祖崇拜、图腾崇冉和自然崇拜而言。这是人类早期巫文化观念形态上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对满族萨满舞蹈实际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萨满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审美价值都发生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也为这古老的艺术覆盖了一层更加玄秘的面纱。
  关于萨满教的起源,尽管众说纷纭,但其中一点是为多数学者所承认的,即认为萨满教作为人类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其本质如马克思所说:“宗教里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⑤恩格斯也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⑥就是说,正是由于早期人类“不发达的经验和意识所造成的幻想,才把自然界错误的看成同自己一样的具有喜怒乐哀的情绪,有感觉,有意志,有生命。”⑦这样,无形中便歪曲了自然,也歪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随着幻想的演化和人类意识中超自然的形成,原始的萨满教便产生了。

  二

  满族萨满舞蹈,是在满族烧香和萨满跳神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而就满族舞蹈整个范畴讲,目前尚属应着力拓垦之地。几年来,经过大家努力,尤其是舞蹈集成工作卓有成效的进展,使我们认识到满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满族的民俗舞蹈,二是满族的祭祀舞蹈,三为满族宫庭舞蹈。满族萨满舞蹈即属于祭祀舞蹈。

  对满族萨满舞蹈,我们先后搜集和整理了保存较完好、风貌占朴、内容丰富的吉林省九台县小韩屯乡的满族石克特力氏(石姓)的家祭和莽卡满族乡尼玛察氏(杨姓)等家族家祭中的萨满舞蹈。其中,尤以石姓家祭最具代表姓。尽管清廷曾颁布了“满洲跳神祭祀典例”的御令,但石姓家萨满祭祀可以说没受到任何影响。研究满族文化的学者们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由满族内部各姓氏(实际是部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各姓氏的特殊情况所致。”⑧从而才使我们在今天还能有幸看到满族萨满教的原始面貌,一睹以萨满跳神舞蹈为手段,描述和表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氏祖崇拜为内容的这种占老艺术的风采,以窥视到历史流程中,一个民族原始先民的精神蕴涵,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使我们从中看到一种文化形成的实际背景。

  萨满舞蹈与自然、图腾、氏祖等诸崇拜的特殊关系,为这种舞蹈修饰了一层与众不同的色彩。下面仅就石克特力氏的萨满祭祀,看这些远古遗存下来的诸崇拜意识在萨满舞蹈中的蕴藏和体现。

  满族烧香和萨满跳神,均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即所谓“神堂”和“坛场”。按满人习惯,以西为贵,以西为尊。所以神坛要设在正房的西屋里,神堂中要悬大神案子,神案上供搴着“成神”的家族先辈的名位(按萨满教说法这些历代萨满是死后归位于长白山为神的)。并彩绘着有关他们的业绩和奇幻的传说、故事。神案前,供桌上摆着猪头、鸡、鸭、糕点、水果等供品,神堂是各位“神主”享祭和休启.的地方,也是对出人人员要求极为严格之处。坛场,设在四合院中央,是请神的圣地。满族人认为,在坛场的“七星斗”高桌前,能请来诸神,所以神堂和坛场,即为萨满请神的场所,同时也是萨满跳各式各样舞蹈的主要活动区域。

  石姓家烧香萨满跳神的程序是:先“跳家神”,“后放大神”。跳家神主要是祭祀、还愿、祈求太平,放大神是祭自然神、祖先神。跳家神和放大神虽然祭祀的神祗各自不同,表现形式又不尽相同,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祭祀、还愿和祈求太平。所以跳神可分为“烧太平香”、“烧还愿香”和“烧官香”三种,我们所见到的石氏家族的烧香跳神,即属“烧太平香”之类。

  跳家神时,是由二位栽力(即家萨满不戴神帽,睁眼睛)穿神衣,系腰铃,手执抓鼓(类如单鼓,但稍大,无鼓柄,用手抓住鼓背后的×字横梁,用另一只手执鼓鞭敲打)面对家神案,唱震米神歌,边歌、边舞。

  跳家神所祭祀的神,首神为家神案上所绘的白山神祖,满族人崇武的象征——辍哈占爷,还有其他的本族先祖,有佛杜妈妈(子孙娘娘)、奥杜妈妈,还有神树(柳树)等,以上这些神祗,大多是一种祖先的崇拜,其中唯有祭柳(祭佛杜妈妈)可看作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制的遗存,柳树、柳枝都被认为于满族“氏祖繁衍有着密切关系”。象征着满族“子孙应象大地上的柳叶那么繁茂孳生”⑨。祭柳,实则是祈福求子,以期氏族人丁兴旺。在石姓,亦称“佛朵妈妈”为本姓始母。在跳家神的整个过程中,萨满面向神案,全力贯注,表现出一片虔诚。萨满所跳的舞蹈与放大神相对比,动作幅度要小得多,其舞蹈语汇变化也不大,舞蹈节奏基本是“老二点”、“老五点”,此时,舞蹈动作的特点是:伴随着前面的节奏,脚下走“跄步”、“八字步”和“菱形步”。身上腰铃随着节拍,有规律的左右摆动。整个“跳家神”的舞蹈显得沉稳、凝重,造成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充满了人们对所膜拜的对象的无比虔诚。无论歌还是舞,都是在一种陈述和祈望的心理作用下进行,也是一种“单向式”的程式。所谓“单向”,即萨满仍然是代表人,在向神说话。在由遥远暗昧的时代遗传下来的原始观念中,人与神当然不是一个等级中的概念。人在神面前只有俯首贴耳和唯命是从,然而生存又要求人们必须进行奋斗、进行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萨满舞蹈  古崇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