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五龙村及五龙河流域“8.16”洪灾拍实
2013-08-25 20:11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8392
2013年8月19日,笔者带着相机和镰刀(到山区拍照必备之物)到了红透山镇的北杂木村、上夹河镇的五龙村拍照,没照完,相机没电了。8月24日,笔者再次进入五龙河流域拍照,为历史留存一份真实记录。
关门山继国桥。洪水从豁口倾泻,桥两头都被冲断,灾后垫土己能通车。
2013年8月16日,抚顺局部地区暴雨倾盆,创造了当地有水文记录以来最高降水值,制造出惊动国务院紧急派出工作组的空前的大灾难。这个局部地区包括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南口前镇、红透山镇、新宾满族自治县的上夹河镇、南杂木镇(笔者不是领导,不掌握全面情况)。2013年8月19日,笔者带着相机和镰刀(到山区拍照必备之物)到了红透山镇的北杂木村、上夹河镇的五龙村拍照,没照完,相机没电了。8月24日,笔者再次进入五龙河流域拍照,为历史留存一份真实记录。
五龙村是抚顺“8.16”洪灾的重灾区。从地图上看,南口前、南杂木、五龙村的连线成倒等边三角形。五龙村东部的十花顶(海拔953.2米)是龙岗山的西部高峰,发源于十花顶的五龙河向西出沟流经上夹河村,汇入道石沟河;腰站村;胜利村,汇入霸王沟河;在龙头山的龙头北注入苏子河,全流程20.8公里。
站在继国桥向水库看。右侧那几棵树至山根是原来的河道。
五龙全村27.6平方公里中19/20是蜿蜒起伏的高山峻岭,1/20是河谷平地。五龙村向北过岭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的沿水沟。这些年,像各地农村一样,五龙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柏油路重铺的柏油,五龙河主河(习称大河)架起4座桥梁,它的支流大北沟河(习称小河)建2座水泥桥和十几个简易桥。河道修了护坡。与河道相邻的几百亩河滩地垫上黑土成为良田;利用山谷中的溪水,人们开垦出一池一池的稻田。曾经的小开荒早已杜绝,超坡地也已退耕还林。大家万万想不到的是,几十年辛勤创造的成果竟然毁于片刻。
该文章所属专题:孙相适专栏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 上一篇:清原洪灾悲情纪实:杨木沟一家贫困户
- 下一篇:灾区报道:满含热泪送亲人
相关文章
-
08-18盘点抚顺历史上遭遇的几次大洪水
-
08-13伪满洲国“建国”闹剧在抚顺是如何表演的?
-
08-12武备衙门:抚顺筑紫馆行李牌
-
08-06岌岌可危的明代烽火台遗存(全景)
-
08-03抚顺市第一座永久性桥梁
-
08-03省内最早开办超市的大型人防工程
-
07-2995·7洪水纪实(13):专机抢救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