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资料)辽宁历史上的水旱灾害(上)(3)

2013-08-27 10:29 新浪博客 未知 12286
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经常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辽宁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总结和分析历史上发生的水旱灾害,把握规律,有利于全面提高水患意识,为今后除水害、兴水利提供借鉴。

(资料)辽宁历史上的水旱灾害(上) 图1
资料图

  1958年,辽宁省水利电力局水文总站对这次洪水进行调查,推算各河洪峰流量分别为:太子河参窝站10282立方米每秒,辽阳站10800立方米每秒,汤河汤河沿站4580立方米每秒,海城河海城站2480立方米每秒;浑河抚顺站11300立方米每秒,沈阳站11900立方米每秒;鸭绿江荒沟站44800立方米每秒,艾河梨树沟站17600立方米每秒,蒲石河小黑沟站7400立方米每秒;大洋河沙里寨站15600立方米每秒,哨子河赵家堡子站10900立方米每秒。

  以上所列均为各河有记载以来的首位大洪水。据载,这年全省农田成灾面积360万亩,灾民85万人,淹死785人。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8年)

  1912-1948年共37年,发生水灾年27次。其中,特大洪水6次,局部大洪水8次,一般洪水13次。这期间,水灾频繁且连续性强。连续水灾年,间隔1年的2次,间隔2年的2次,间隔3年的1次。连续8年发生水灾1次(1912年―1919年),连续6年发生水灾1次(1926年―1931年),连续5年发生水灾1次(1934年―1938年),连续4年发生水灾1次(1921年―1924年),连续2年发生水灾的2次。1923年、1930年是这一期间两次典型的特大洪灾。

  民国12年(1923年)7月28日,全省普遍降雨,以浑河、太子河、鸭绿江洪灾为重,其它主要江河均有洪灾,被称为“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来未曾有过的水灾”,“报灾达十六、七县,损失生命不下数万人”。

  7月以来,浑河上游新宾、清原连雨40天,8月15日大雨如注,山水横溢,浑河抚顺站洪峰流量7860立方米每秒,抚顺南关一带平地水深数尺,交通通讯中断。沈阳东陵洪峰流量8250立方米每秒,沈阳境内城南、城北“平地水深二三尺”,冲毁沈抚公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台安、辽中、海城均有多处堤防决口。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辽宁历史  水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