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民国、伪满时,兴京县内存在许许多多庙宇,著名的有:赫图阿拉七大庙、县街西首的关岳庙、西路北的龙王庙、西首路南的三教寺、旺清门江南村的朝阳宫、苇子峪的太平宫、平顶山的清虚宫、上夹河古楼村的慈云寺。这些庙宇除了赫图阿拉城的之外,现在均已不复存在,但它们那富丽堂皇的殿宇、栩栩如生的塑像,曾经让不出远门的山村百姓叹为观止,它那庙会时百八十里云集于此的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最热闹的盛事,至今仍为老年人津津乐道。
在兴京县西部星罗棋布的寺庙当中,规模最大的是古楼“慈云寺”,百姓们称之为“娘娘庙”。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小学退休老校长马鸣扬先生在与笔者交谈中多次谈到他家乡的慈云寺,笔者为此对他多次专访。

马鸣扬校长说,“这地方是后殿” 马世新 摄
马鸣扬校长1931年生。从他记事时起,寺庙东配殿就是学校,他孩童时在这里玩耍,少年时在这里读书,青年时在这里教书、当校长,1948年慈云寺佛像完全捣毁时,他18岁。马校长不仅有知识,还爱好历史,所以他谈起家乡的慈云寺如数家珍,言辞中流露出真情的怀念,他的记忆成为珍贵的史料。
一、能满足各界百姓各种祈求的寺院
古楼慈云寺坐落在今天的古楼村中部偏西,寺院东墙位于原古勒城小学校长马世新家宅西19米,今为菜园,北缘有两棵榆树,
遗址可见一些清代青色砖瓦碎块,有一建筑地基,是生产队建的5间油坊 ,因为总出岔,油坊黄了,房子也扒了,再没人在这盖房,这个房址是当年正殿的位置。慈云寺位于当年清帝祭祖御路之北,面对滔滔苏子河,当时处在村庄的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