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百年古刹——兴京古楼慈云寺(4)
2013-09-06 08:19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3796
在兴京县西部星罗棋布的寺庙当中,规模最大的是古楼“慈云寺”,百姓们称之为“娘娘庙”。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小学退休老校长马鸣扬先生在与笔者交谈中多次谈到他家乡的慈云寺,笔者为此对他多次专访。

九圣祠原本是独立的小庙,后来修建慈云寺把它包含在寺院之内。祠中供奉9位神仙:
1、伏羲;
2、女娲。他俩是人类的始祖神,二神原本是兄妹,根据天意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普天之下才有人烟。二位可能是从动物向人的进化还没最后完成,都拖着吓人的蛇尾。
3、雷公;
4、电母。这也是一对夫妻,雷公司雷,电母打闪,共同制造风云际会,播洒甘雨。他们还有一项职能是惩治恶人,每当雷公轰打人间恶人时,电母就负责打闪照明,以免误伤好人。在百姓心目中,他们是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正义之神。
5、龙王。龙王管水。
6、山神爷;
7、土地爷。二神在神界地位极低,只负责管理某片山岳或某一地面,但他们作为村社的守护神非有不可,所以过去几乎村村都有山神庙、土地庙。
8、虫王爷。他是治理农田虫害的保护神。
9、风神箕星。箕星主簸扬,能致风气。九圣祠供奉的都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俗界之神。9位2尺来高的神像围坐了3面,孩子们最爱摸的是土地爷的胡子。
正殿东南方院内有通石碑,圆顶、须弥座,文字模糊难以看清。伪满洲国时,有五六个日本人来寺考察,他们用石灰往碑面上抹,逐个字辩识,然后照相(可惜碑文没留传下来)。
钟楼下部是方形高台,台上立四柱,四柱撑起有四条斜脊的亭状楼顶。大钟三百多斤,马校长记得钟上铭文有他的五世祖“马洪发”的名字,马洪发时任清朝兴京镶蓝旗界古鲁官庄的“庄头”。初一和十五晚上和尚撞钟,附近几个村庄都能听到那洪亮悠长的钟声,这口钟后来被砸碎当废铁卖给了东岭钢厂。鼓楼上的鼓扭秧歌时取下来,用完再放上去,换了一个又一个。
东西配殿各三楹,供的什么佛,没有完整记忆。
慈云寺所供以佛教之菩萨为主,兼有道教、俗界之神仙,能满足当地各界百姓的各种各样的祈求。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 上一篇:龙虎将军剑:努尔哈赤为明朝守边的物证
- 下一篇:岌岌可危的明代烽火台遗存(全景)
相关文章
-
09-01抚顺市第一任工会主席
-
09-01抚顺市第一个出版社
-
08-31声称保留的抚顺老南站惊现大大的“拆”字
-
08-29抚顺北杂木村“8.16”洪灾拍实
-
08-27(资料)辽宁历史上的水旱灾害(下)
-
08-27(资料)辽宁历史上的水旱灾害(上)
-
08-26清原洪灾悲情纪实:重灾户杨家
-
08-26清原洪灾悲情纪实:杨木沟一家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