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略谈建州与建州女真的兴起(2)

2013-09-08 10:50 牡市博物馆 黄强 张克 3286
满族的先世、明清之际的女真人共同体满洲人核心主体建州女真,与清王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均在古代东北的建州发祥。但建州在何处,史无定论。本文试从对渤海国所置之率宾府与建州、明初建州卫、最初的建州女真的探讨与解晰,来论证建州的确切位置与建州女真到底从哪里出发,三迁后在辽东形成新的建州女真(五部)先后统一东北与全国,建立大清王朝。
  它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同样是牡丹江—黑龙江地区古代文明之见证。但碑文所记有两处值得探讨。一是说大城子遗址是渤海国率宾府,这是不对的。到目前为止,能够见到的史料与当代各种权威性典籍著述,如《辞海》、《渤海国志长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等,明明白白地写到:率宾府,渤海国置,治所在华州,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并注明双城子。记载稍不同的也仅仅是率宾府在“乌苏里斯克南,辽废”或“金天会二年(1124年)迁耶懒路于此,改名速频路”等。而各书对“速频路”、“恤品路”、“双城卫”的解释,也都说“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更有力的佐证是《中国历史地图集》,无论是唐代渤海国地图,还是辽代、金代、元代、明代之图,尽管其名改为速频路、恤品路、双城卫,城址均在今东宁县城对面、绥芬河下游,距入海口不远处。

  渤海国时的率宾府确凿无疑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在中国已闻名千年的双城子。在女真语中,双城子为朱鲁活吞,朱鲁为双,活吞为城、寨。渤海国时因设府治、州治而有相近二城,东城名付尔丹,西城为朱尔根,故被数代中国人称之为双城子(两城遗址犹在)。而大城子则在东宁县城(旧中国时俗称小城子)东仅4公里,地处绥芬河中游,与双城子(今俄乌苏里斯克)相距50公里。与之相关联的重要问题,就是率宾府所领三州之一的建州了。建州在哪里?这个在元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州就是在大城子村,大城子村的古城址就是渤海国率宾府的建州。

  确实,对古建州的地理位置,至今仍有分歧,一说是在绥芬河流域,一说是在吉林市东南,有的东北史著述说建州在吉林省东部南图门江北等。《女真史》①的作者是明王朝最初设置建州卫在图门江以北一说的代表,并在该书中阐述了否定最初的建州卫在绥芬河的四点理由。我们认为前三点因涉及的多数史料提及的年代与最初的建州卫关系不大,欠说服力。其第四点“要尊重原著”,关系到建州卫设在绥芬河(即恤品河)的重要史料依据,也最可说明问题,故做简要陈述。所谓要求“要尊重原著”是《女真史》著者驳斥杨旸等在《明代奴儿干都司及其卫所研究》一书中的建州在绥芬河说的②,本文作者之一的旧作也曾引证《大明一统志》“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句。按古汉语通例,可断句为“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也可断为“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在其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的意思是明确的方位,也是正确的。


  自然,一千五百里是大概数字,明王朝不会派人测量实际里数。《女真史》的作者说杨旸删去“东南一千五百里入海”而仅取“恤品河流经建州卫”来附会臆断③,恐难服人。作为当地人,笔者应说明:绥芬河(即恤品河)恰恰流经渤海国建州旧址――今东宁县大城子村东南,并自东向东南流入日本海;其二,从原引文中看不出《女真史》作者所说“一千五百里”是指恤品河与建州卫之间的里距,即“恤品河流经建州卫东南一千五百里的地方。”④而且原句明明是“恤品河流经……一千五百里入海”,却删掉“入海”二字,改为不知作何解释的“一千五百里的地方”(作者自己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图门江东南一千五百里的地方应在过了日本列岛到太平洋里找吧?)这种定义不仅违反逻辑,也不符合东北东部地区的地理实际情况。作者大概弄错了方向,绥芬河(即恤品河)与渤海国古建州即明初的建州卫所在地东宁县大城子古城址,是在图门江与珲春之北的。一北一南,如果不将绥芬河(即恤品河)挪到北纬43度以南,即珲春以南,恤品河是绝不会流经“图门江以北”的建州卫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建州  建州女真  兴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