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2013-10-01 09:48 东北师大学报 李德山 4714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谷习惯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
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李德山 撰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04,91~96页

李德山: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 图1

作者简介

----------------------------------------------------------------------------------------------

出生年月:1962
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工作简历: 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职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副所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副主编。
学术兼职: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科学会会员,吉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工作站”副秘书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长春师范学院客座教授,通化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专著:《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中国东北古民族发展史》、《文子译注》。 
  主编:《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二十五史典故》。 
  编写教材:佛教与佛教文献学、国学典籍精读、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表论文: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1篇。
----------------------------------------------------------------------------------------------

  内容提要: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谷习惯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研究,认定东北地区的古民族是东夷的后代。其族源,绝大多数的东北古民族都可以追溯到东夷族系那里。




  东北古民族与中华民族重要源头之一的东夷族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中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说,从事中国历史,特别是民族史研究的学者,都需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综观以前的研究,陈子怡先生认为:东夷是东北古民族的一支,它们共同起源于东北,分化后东夷向西发展,最终进入了中国的内地(1)。凌纯声先生认为:中国古籍中的东夷,涵括了东北地区的古亚洲族(夫余、挹娄、高句丽等)和通古斯族(肃慎、勿吉、女真等),但如果从族源上看,古亚洲族与东夷同源,则通古斯族似从亚洲北部迁入(2)。金毓黻先生认为:东北古民族的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土著,但不排除有东夷族系的混入,如肃慎等,似从山东等地迁徙而至(3)。林惠祥先生认为:东夷一称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东夷专指上古居住于今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民族,广义的东夷专指居住于今东北、朝鲜半岛的民族,二者不应相混(4)。日本八本奘三郎先生的观点与林先生的观点相近,只不过用了新、旧的概念(5)。刘义棠先生认为:东北古民族中的秽貊“或为东夷之别种”(6)。 

  上引诸说,都注意到了东北古民族与东夷之间的某种密切关系。只是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诸如东夷史研究的空缺和考古发掘材料的贫乏等等原因,影响了前辈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但他们的研究,却为我们今天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近年来东夷史及东北民族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东夷族系考古学文化的逐渐确立,为我们考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材料。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古民族来源于东夷,它们是东夷的一支迁入东北后,发展演变融合而成,兹分别就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风俗习惯诸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

  东夷,是中国古代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专称。《周礼·夏官·职方氏》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五戎、六锹之人民。”注:“东方曰夷。”《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这个称为东夷的民族,居住于现在的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无论是求诸于文献记载,还是求诸于考古发掘材料,都能证明它们是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7)。在这个庞大的族系内,包融了众多的同源氏族、部族与民族。东夷族系“在族共同体上,各姓氏集团之间的通婚互渗,迁徙往来使得民族共同体的自我意识日益加深,对外形成甚为鲜明的整体特征。”(8) 

  自夏至周,又泛称其为刀夷。《古本竹书记年》载其名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风夷、阳夷;此外,还有蓝夷一名。如果拘泥于数字,该是十夷。《国语·鲁语》亦载:“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韦昭注:“九夷,东夷九国也。”东夷民族与华夏民族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东北地区的古民族,见史的时间虽较东夷为晚,但在各种文献中,仍被冠以东夷之称。在为东北古民族作传记的正史中,《后汉书》、《三国志》、《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传名均直接题作《东夷传》,将其与三代时期的东夷同等看待。在具体的载述过程中,也完全是如此。 

  如《后汉书·东夷传》载夫余,谓其地“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敝”,记载高句丽,谓“东夷相传以为夫余别种。”记载挹娄:“东夷夫余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者也。”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则曰:“自虞至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而公孙渊仍父祖三世有辽东,天子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 

  另如《南齐书·东南夷传》:“东夷高丽国,西与魏虏接界。”《魏书·勿吉传》:“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豆莫娄传》:“多山陵广泽,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敝。”《南史·夷貊传》:“东夷之国,朝鲜为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犹有礼乐云。”《隋书·契丹传》:“其无礼顽嚣,于诸夷最甚。”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东北  民族  源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