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曹德全:“满洲”之名源于何处?(2)

2013-10-02 15:59 《抚顺历史之谜》 曹德全 3166
抚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不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出生地,也是满族的发祥之地。满族之称本源于满洲,而满洲之称在努尔哈赤时代并没有正式作为族名或国名使用。万历三十四年(1596年)正月初五,努尔哈赤让朝鲜南部主薄申忠一带给朝鲜国王一封...
  二、佛号转音说。由和绅奏请乾隆钦定的《满洲源流考》中说:“满洲本作满珠。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我圣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者,华语妙吉祥也,又作曼珠室利……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大清政府与西藏佛家之往来,始于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极主动向西藏佛家发出的“延请”信。[5]而西藏献丹书称“曼珠师利大皇帝”必在“延请”之后。而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努尔哈赤时期,满洲之称已经存在了。据《满文老档》记载:癸丑年(1613年)万历帝“在一夜曾三次梦见一个异姓女子,跨在他们身上,用枪刺。第二天早上询问博学多识的文人,回答说:那女子是女直满洲国的淑勒昆都仑汗,……”[6]显然,在清太宗皇太极向西藏佛家发出延清的26年之前,文献中已经有了满洲之名。因此,说满洲之名源于两藏献丹书,称清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的“曼珠”两字,可谓无稽之谈,也就是说“满洲”之来源跟“曼珠”一词无关。

  三、酋长尊称说。此说的主要观点是满洲是经过“瞒咄—满住—满洲”的演变过程而出现的。清朝的祖先始于肃慎氏,到唐朝时称靺鞨,靺鞨的大酋长叫“瞒咄”。例如,《新唐书》载:“黑水靺鞨……其酋曰:大莫拂瞒咄,世相承为长……”[6]到明代前期,建州卫指挥使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任建州卫酋长长达40余年,成为一时的名酋。明代的李满住与隋唐时代的“瞒咄”为同音异文。故孟森先生认为“隋唐时之瞒咄,明时之满住,一也”。[7]李满住之后,“满住”一辞已变为女真酋长之尊称而沿袭下来。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大酋长后,部人也以“满住”一辞相称。例如,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明与后金的萨尔浒大战中,南路朝鲜援军失败后,其都元帅姜弘立与贵盈哥(代善)和解,此时一后金将日:“满住(努尔哈赤)在城中,不可不往见而回。”[8]据此,滕绍箴先生在《试谈“满洲”一辞的源流》 一文中认为:“由‘满住’向‘满洲,的演变,前提是‘满住’是指名酋而言”,周围民族或邻近部落一般“称‘满住’大酋长所在的部落名为‘满住部落,这是导至异称之始。‘满住’之音经汉字相沿异称‘满洲’,满语为manju,部落之‘部’字,满语为gurun,又与"‘国’字相通。所以异称的笫二步是将酋长尊称异称为国名,将‘满住部落’异称为‘满洲国’,两者在满语中完全一致。”[9]这就是说,满洲作为“满住”的异称,首先是汉人和其他部落对建州部的称谓,后来逐渐被建州女真人所接受。开始时,“满洲”即作为国名,又作为族名,但以国名为主。如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初十,努尔哈赤给蒙古鄂巴台吉的文书中说:“尼堪(指明朝)、朝鲜、辉发、叶赫、哈达,我们满洲国若没有城池,你们蒙古人连一碗饭也不能给我的吃!”[10]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下令“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11]第二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不再称满洲国或“大金”,从此以后,“满洲”就完全成为族名了。

  在上述关于“满洲”之来源的之称解释中,我觉得笫三种解释比较顺理成章,但到目前为,也仅是一家之言。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满洲”来源的解释,为了使读者对此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兹将其他说法简述如下: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