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满族如何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下)(5)

2013-10-02 20:35 网摘 作者不详 2317
从康熙时代开始,对“满洲”共同体的界定方式,还出现了两个十分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布库哩雍顺的地位,由原先所称皇始祖而在康熙本的太祖实录里一变为“开基之始”,大清的始祖地位现在被钦定给努尔哈赤的七世祖都督孟特穆。今天看来,努尔哈赤的祖先世系中,似乎只有他的父亲塔克世(塔失)和祖父觉...


  只须翻阅一下比它晚出的各种满洲宗谱,就很容易发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后世满洲意识的重大影响。“通谱”如同一个备用的资料调拨库,成为各支家族确认自己满洲身份和追溯本姓氏渊源所自的基本资源。哈拉、穆昆原先作为满人家庭表征其家世来历的一种符号,也许本身就具备着转变为突显整个满洲共同体集体身份的潜在可能性。尽管如此,这种潜在可能性若未经过有意识的开发拓展,是不会自动地发生作用的。“发明”不像变戏法,不能无中生有。可是我们也不应该因此就否认发明本身的历史意义及价值。

  就像一股把成捆稻谷紧紧箍束在一起的绳索,从满洲属性的角度对满洲氏族姓氏和满人“从龙”创业之共同历史的重新诠释,一旦作为意识形态推广开来,便大幅地拉近了满洲共同体内的人际距离,它对由共同文化特征的衰退、贫富尊卑差异的增大及地域分布上的相互隔离给满人集体身份意识带来的损害,则是一种重要的补偿。不过到这时为止,依然没有理由认为,由世谱化动员所推动的共同体内部关系的重趋紧密,业已改变了清初以来满洲认同的基本性格。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要害问题是,如果把某个人们群体对于直接导致其当前生存状态的那段历史记忆叫作“活的记忆”,那么要想直接通过改塑活的记忆来改变该人群集体认同的基本性格,实在是很困难的。为此,还必须把足以预示出后来状况的某些关键线索,倒追到比“活的记忆”更加古老、因而也就更悠远难详的历史时段里去。《满洲源流考》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

  “源流考”根据乾隆的钦定观点,推翻了皇太极在天聪九年严辞禁用“诸申”一名本义的诏谕。不过为避免直接指斥先帝,书里采用“本朝旧称所属曰珠申”(按“珠申”即“诸申”异译)的微妙措辞,委婉地宣布这个定义已经过时:

  谨按、金始祖本从新罗来,……则金之远脉,出于新罗。所居有白山黑水,南北之境二千里而遥,固与本朝肇兴之地轮广相同。《大金国志》言:金国本名珠里真。与本朝旧称所属曰珠申相近,实即肃慎之转音也。[72]

  这段话几乎是在照抄乾隆为敕修《满洲源流考》而颁发的上谕里的有关语句。不过乾隆只提到珠申与肃慎互为转音,“源流考”则断言女真的本名朱里真与珠申同为肃慎转音。关于肃慎与诸申两专名之间的语音勘同以及从朱里真到诸申名称的语音变异问题,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对“源流考”的作者来说,坚持上述说法,尤其是主张诸申与朱里真实系同名异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称谓的前后沿袭,是证明相关人们群体之历史延续性的一种最直接证 据。如果缺少了女真人这个中间环节,就很难将诸申的历史再追溯到更远老的时代中去;它的历史根源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形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