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满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6)

2013-10-17 06:0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张佳生 2565
满族文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满族文化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满族文化丰富繁荣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按照满族文化发展的轨迹摸索,就会发现满族所建筑的民族文化殿堂,具有那么动人的魅力,它的绚丽多彩正是它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不同色彩,因而也就使自身变得更加宏伟壮观。


  满族文学艺术的繁荣是从他们入关之后兴起的,入关之后接触汉族文化更加广泛深入,随着满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开始对丰富绚丽的汉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满族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渐巩固和改善,对文学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在他们入关后的不长时间内,就已经能在诗词、小说、文赋、戏剧、曲艺、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中任意驰聘了。

  满族文学的成就非常突出,这在过去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清代文学繁荣兴盛与满族文化乃至文学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帝王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文学,但是他们自己大量创作诗文作品,都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导向的作用。满族许多有地位的人士也非常重视文学,如康熙朝的纳兰性德和曹寅就是清代著名的诗词大家,他们还联络了一批著名的汉族文学家,掀起了诗词创作的高潮。一直到晚清,满族崇尚文学的风气都没有改变。除帝王、宗室中喜爱文学的风气异常浓烈之外,满族文武官吏、布衣清士乃至妇女之中,都有诗文家出现,文学创作几乎成为满族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活动。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甚至成为清代文学史上登峰造极的人物。如以词冠绝一代的纳兰性德,将中国古典小说推向高峰的曹雪芹。其他如岳端,曹寅、铁保、麟庆、顾太清(西林春)、文康、斌良、承龄等等,也都是文坛上的名家。满族文人创作的作品,至今无法精确统计数量,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不为过份。满人辑录的八旗诗文总集数量也很多,如《宸襟集》、《宸萼集》、《白山诗钞》、《白山诗介》、《熙朝雅颂集》、《梓里文存》、《八旗文经》、《白山词介》等等皆是。其中《熙朝雅颂集》共134卷,收嘉庆朝的以前去世的八旗诗人五百多位,诗歌六千余首,可谓蔚蔚大观。另外在《八旗通志》、《晚清籍诗江》、《国朝诗人征略》、《八旗艺文编目》、《清史稿》等书中也辑录了大量的满族作家的作品。

  满族民间文学的内容也很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满族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等的数量已相当可观,其内容多是表现满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民族心理、道德观念、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满族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仙女的传说》,其内容和社会作用、民族特点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三仙女的传说》最早的故事原型用满文记载于《满文老档》之中。《尼山萨满》也是用满文记录的一部作品,它详细地描写了一个满族萨满——尼山萨满的法力和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在满族民间文学中,它所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语言价值、民俗价值和萨满教的研究价值都非常高。

  同时,《尼山萨满》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文学形式,在“说”的过程中插入了十几段萨满神歌,这一方面说明萨满文化对满族文学的发展起到最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则说明满族演唱戏曲的形成发展自有渊源。满族有自己的戏剧——朱春戏,后来又产生了八角鼓、子弟书、乃至满族秧歌。尽管满族戏曲在一程度上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沿着满族文化发展的这个脉络却依然非常清晰。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文化  形成  发展  特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