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华:满族姓氏的特点
2013-11-05 21:35 《满族姓氏录》(内部资料) 刘庆华
4515
清族姓氏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加起来有六百七十九个姓氏之多。满族姓氏如此之多,那么它是从何而得,又有什么特点呢?
满族姓氏的特点
刘庆华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哈拉汉译就是姓氏。
清族姓氏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加起来有六百七十九个姓氏之多。满族姓氏如此之多,那么它是从何而得,又有什么特点呢?
满族姓氏同汉族姓氏一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往远溯可以找到图腾崇拜时代的族徽。金代以后,其得姓因由和特点就清晰了。按照传统说法,概括起来满族姓氏大致有以部为氏,以地为氏、以姓为氏,还有更改姓氏和赐姓的,此外尚有“随名姓”,后来又冠以汉字姓。不管其姓氏名称来源如何,都是“女真族社会构成的血缘团体” (莫东寅《满族史论丛》21 页)。满族这种血缘组织的名称,就是哈拉(hala 即姓氏)。
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mukun 即家族),随着人口的日益繁衍,“每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四卷 83 页)。
所以,同一哈拉,就出现了隶於原来哈拉的数个穆昆,而一个穆昆内只能属於一个哈拉。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哈拉穆昆也在不断演变,原来的同一个哈拉穆昆内就派生出了两个以上的哈拉(姓氏),但也有几个新的穆昆冠以相同哈拉的。因此,在满族姓氏中,存在着同宗异姓,同姓异宗的现象。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满族姓氏名称的由来,才能辩清某人的族属家世,以便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下面对满族姓氏的来源特点做一初步阐述。
1、以地为氏。满族姓氏中以地为氏者,比较多。就是某氏族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等名称做为本氏族的姓氏。镶黄旗人吏部尚书隆科多,其先“世居佟家,以地为氏”(《清史列传》卷三佟养正传)。镶白旗人佐领马德,姓瑚锡哈哩氏,因“瑚锡哈哩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二)。镶黄旗人官副将的雅希掸的“先世居马佳;以地为氏”:《清史稿》雅希禅传),即姓马佳氏。太宗朝十六大臣之一的镶兰旗人舒赛,“世居萨克达”,即以此地名为氏,而姓萨克达氏,正兰旗人新满文的改造者达海 ,“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清史列传》卷四达海传)。
正白旗人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来保,直隶总督裕禄,其先世“于明中叶迁于长白山喜塔拉地方,践主而居,因以为氏”(《喜塔拉氏谱书》序 )。正白旗人额驸萨克慎,世居精奇哩江附近,即以此江名称为氏,而姓精奇哩氏。以地名为姓氏韵还有宁古塔氏、栋鄂氏、郭洛罗氏、兆佳氏、乌苏里氏、章佳氏、巴尔达氏、索绰罗氏、呼尔哈氏、楚库勒氏、裕瑚鲁氏、洪鄂氏、性佳氏、乌鲁特氏、德都勒氏、海拉苏氏等等。
2、以部为氏。即以部族名称为哈拉(姓氏)。太祖朝一等大臣扎尔固齐费英东的先人是金代瓜尔佳部(金代写作古里甲部)女真人,其族人即姓瓜尔佳氏,属于同部的正黄旗人阿拉穆、镶兰旗人尼唐阿、正白旗人额尔必赫等人的家族亦姓瓜尔佳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满族早期的一夫多妻制及其在清代的遗存
- 下一篇:满族赵姓的起源
相关文章
-
11-04满族故事:神农婆与百谷仙姑
-
11-04满族故事:人的来历
-
11-02吴春娟:试析满族人名与文化
-
10-17满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
-
10-13满族赵姓的起源
-
10-02满族如何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下)
-
10-02满族如何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上)
-
10-01满族戏——“朱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