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时期军事重镇贵德州的建置
2013-11-13 21:16 《满族经济与文化》 穆鸿利 徐洁
2421
辽金时期抚顺地区建置贵德州,卷史书有明确记载,并且得到考古遗址所证明。据《辽史·地理志》载:“贵德州,宁远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汉(末)公孙度所据。太宗时察割以所俘汉民置。”
辽金时期抚顺地区建置贵德州,卷史书有明确记载,并且得到考古遗址所证明。据《辽史·地理志》载:“贵德州,宁远军,下,节度。本汉襄平县地,汉(末)公孙度所据。太宗时察割以所俘汉民置。”⑥这段记载明确地说贵德州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建置的,是由契丹贵族察割以所俘汉民建置的,带有头下军州性质。这里涉及具体时间,究竟是在太宗即位之初天显元年(926年)还是在会同八年(945年),说法不一。这里涉及察割这个人物。察割,《辽史》有传,系耶律阿保机五弟安端之子,此人“善骑射,貌恭而心狡,人以为懦。太祖日:此凶顽,非懦也”。
辽金时的贵德州城的位置
有一次,安端让察割到太祖前奏事,太祖对左右近侍说:“此子目若风驼,面有反相,朕若独居,无令入门。”[7]说明察割年轻时,虽善骑射,太祖对其却存有戒心,故未得委以重任。太宗即位后二十年,察割也并未成为独挡一方的将帅,其被封王是在太宗去世以后,被世宗耶律阮封为泰宁王,并非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胡与世宗争心帝位斗争中,支持了世宗的缘故。既然如此,察割究竟在何时以所俘汉民置贵德州呢?这是确定建置贵德州时间的关键。有学者认为,只能解释为察割从父明王安端出征所为。据考,安端参加过的主要战役,据《辽史·皇子表·安端》载:“神册元年(916年)讨平云州,天赞元年(922年)征渤海,破老相兵三万余人;安边、(莫页)颉、定理三府叛,平之;太宗即位,有定策功;会同中,伐晋,率兵先出雁门,下忻、代。”[8]
这里提到的神册、天赞均为太祖在位年号,只有会同是太宗的年号(938-947年),“会同中”指会同年间中期。查《辽史·太宗纪》下,会同七年(944年)春三月,“丙子,安端入雁门,围忻、代”,与前述“会同中,伐晋,率兵先出雁门,下忻,代”乃指一件事。此事有确切年代,即会同七年(944年)。察割当在此次战役中随父出征,方能俘掠大量汉民。
契丹人
由此看来,察割在会同七年(944年)随父伐晋,攻下忻(今山西忻县)、代(今山西代县)二州,俘掠了大批汉民,按照契丹人的传统做法,将这些汉民迁徙到辽东浑河岸边、高尔山下落脚,驱使他们修城筑郭,从此才有了贵德城。不过,应该看到,从山西到辽东距离遥远,百姓们扶老携幼行动迟缓,他们到达此地建起城池最快也得到第二年会同八年(945年),故可推断为这一年是贵德城建城年代,是为辽代建国后第19年,距今已有1056年的历史。[9]
关于贵德州的地理位置,过去的记载也曾有两说,一说认为是抚顺,依据是《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载:贵德州“西至沈州(今沈阳)八十里”。另《读史方舆纪要》载:沈阳中卫“贵德城,卫东八十里……契丹置贵德州宁远军于此,治贵德县。金因之,元废”[10]。此说与今地沈阳距抚顺里程合,故为多数学者所采纳。另一说为铁岭说,主要根据《清一统志》、《满洲历史地理》以及《铁岭县志》,均以范河和大宝山为据,将贵德州故城定在铁岭县境。实际两说的分歧主要是对沱河、范河和大宝山定位上有误造成的。
据抚顺地方史专家曹德全考证,贵德州附近根本没有沱河,如果说《辽史》中贵德州条所记沱河有误的话,沱河乃浑河之误,而不是范河。至于《辽史》上所说贵德州的大宝山指的应是现在抚顺城北的高尔山。[11]
关于贵德州的性质和隶属关系问题。多数史家认为初建之贵德州是头下军州性质。诸如著名历史地学家谭其骧在《辽史地理志补正》中称贵德州“初置时皆系头下州”[12]。著名辽史专家陈述在《头下考》中将贵德州列为辽史地理志、以改隶不著之例的头下州。[13]冯永谦在《辽宁地区辽代建置考述》中认为“贵德州,原为太宗察割所建的头下州”[14]。
辽代头下(或投下)军州制乃是辽代重要制度之一。《辽史-地理志一》明确记载“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归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该志“头下军州条”云,“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惟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15]。
这是有关辽代头下军州的最重要的记载,从中可见头下军州是由头下主(含诸王·外戚、大臣等)所建的私城;头下军州多数是由战争中俘掠的汉民组建的;头下军州的官吏任命,节度使由朝廷任命,州内刺史以下官吏由头下主在本主部曲内自选人才自行任命;头下州内除酒税外的各种赋税均由头下主自收自用。由上看来,抚顺在辽代称贵德州,初建时确为头下军州,只是后来由于察割在天禄五年(951年)七月发动政变,将辽世宗及太后杀死在横帐中,自立为帝,只四天便被耶律屋质和寿安王耶律璟率军平叛,察割被杀。耶律璟即皇位,是为穆宗,便以察割“弑逆罪”将察割的一切公私财物、贵德州及其所属各县私城收归国有。
此后,贵德州便纳入东京道行政系列,成为直属辽朝廷的节镇州,说明贵德州在隶属关系上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贵德州的建置大体与辽代相始终,不过其隶属关系却有几次变化。最初是察割的头下军州,接着收归东京道为地方行政系列,最后改属崇德宫。据《辽史·地理志》卷2载,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建贵德军,后更名宁远军”、“贵德军隶承天太后之崇德宫,而其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统县二:贵德县、奉德县”。[16]这里对辽圣宗时建贵德军,取代宁远军,后又改为宁远军做了交待,实际上,辽景宗时仍称宁远军,当时肖扎刺即出任过宁远军节度使,他在“保宁(969-979年)间,以戚属进,累迁宁远军节度使”[17],便是明证,到圣宗时建贵德军以取代之,后又更名为宁远军。从隶属关系说,贵德军隶崇德官。
这里涉及辽代的特殊制度宫卫制。辽代世建官卫,成为定制。皇帝的宫契丹语称“斡鲁朵”,也叫斡鲁朵军,即皇室卫队。据《辽史·营卫志上》载:“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不仅皇帝有宫,皇太后也有宫,“太祖曰弘义宫,应天皇后曰长宁宫,太宗曰永兴宫,世宗曰积庆官,穆宗曰延昌官,景宗曰彰愍宫,承天太后曰崇德官,圣宗曰兴圣官,兴宗曰延庆官,道宗曰太和宫,天祚曰承昌官”[18]。崇德宫便是辽承天太后萧绰的宫帐,叫孤稳(玉)斡鲁朵。
初“以乾、显、双三州户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东,陵祔景宗皇帝。正户六千,蕃汉转户一万,出骑军一万”。后来辖四个州:乾、川、双、贵德。又据《辽史·兵卫志中》载:“崇德宫:正丁一万二千,蕃汉转丁二万,骑军一万。”这些官卫骑军的职责是“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19]。贵德军归崇德官管辖说明贵德州在辽朝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兵事属东京都部署司,一直延续到辽朝灭亡。
金朝因辽制废宁远军,于贵德州设刺史,降为刺史郡,并辽集州奉集县来属。金贵德州也领有二县,一为倚部贵德县,有范河,一为奉集县,有浑河。[20]可见,金代贵德州在今范河和浑河流域。金代贵德州属东京路辽阳府管辖。蒙元灭金后,在东北设辽阳行中书省。元初“贵德州及所属贵德、奉集二县,俱废”[21]。只设贵德州巡检司,属沈阳路管辖。
到了明代,在贵德州地方设抚顺千户所,属沈阳卫管辖。据《辽东志》沈阳卫沿革条称:“以城东北八十里古贵德州地设抚顺千户所。”[22]这里所说的贵德州即明代的抚顺所。又据《全辽志》载:“抚顺城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创立,周围二里三百七十六丈,池深一丈,阔二丈,城门一:迎恩。”这表明抚顺这个地方,自汉代以来历经沧桑,地方建置数易其名,直到明朝(1384年)才正式定名为抚顺,至今已有617年的历史。所称抚顺是指“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而将城门定名为“迎恩”,意在迎来大明王朝之恩,这是大明王朝治辽国策的反映。
据辽宁省博物馆调查,在今抚顺市北浑河北岸高尔山山城南门外有一古城,结合前述史料考定,当即辽金时期的贵德州城故址。[23]著名的高尔山辽塔可以作证,古贵德州就在高尔山下,今抚顺市第四十中学附近,紧接高尔山南麓,城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占地约1. 3平方公里。作为州城,此城虽不太大,却据有背山面水的天然之险,并扼控辽沈平原通往渤海腹地之要冲。辽代自太祖耶律阿保机时起,即以渤海国为世仇,一直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分化和控制。
因此,当926年灭亡渤海后。新即位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便迫不及待的在此地设置贵德州,足见其军事地位相当重要。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了加强此地军事重镇的地位,建贵德军,后更名为宁远军。并于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八月,自将伐高丽。
次年正月,班师,所降诸城复叛。至贵德州南岭谷,大雨连日,霁乃得渡,马驼背疲乏,甲仗多遗弃。次鸭绿江,以所俘人置诸陵庙,余赐内戚大臣。[24]统和三十年(1012年)四月,高丽王询乞降契丹,称臣纳贡如旧。开泰元年(1012年)十二月,贵德、龙化、仪坤、双、辽、同、祖七州,至是有诏始征商(税)。[25]说明贵德州在辽朝既是个十分重要的军事重镇,又是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这里一度是吏民聚居,兵丁往来的人烟稠密之地,手工业部门中煤炭业、制瓷业均有所发展,是东北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原文:《谈抚顺辽金时军事重镇贵德州的建置与城市经济文化风貌》转载有删节))
注释:
[8]《辽史》卷112《逆臣上·察割传》。
[9][11]曹德全:《辽代抚顺研究》,载《抚顺市社科科研成果专辑>1996年。
[10]《读史方舆纪要》。
[12]谭其骧:《辽史地理志补证》,载《东北历史地理论著汇编》第三册,116页。
[13]陈述:《头下考》(上),载《契丹史论著汇编》(上).1988年1月,1267页。
[14]冯永谦:《辽宁地区辽代建置考述》,载《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二期.16页。
[15]《辽史》卷37《地理志一》。
[17]《辽史》卷106<萧扎刺传》。
[18]《辽史》卷31《营卫志上》。
[19]《辽史》卷35《兵卫志中》。
[20]《金史》卷24《地理志上》。
[21]《新元史》卷47《地理二)。
[22]王玉生:《明代抚顺城》,载《抚顺名胜古迹考),抚顺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编,1984年编,43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谈谈(抚顺)贵德州经济文化风貌
- 下一篇:略论辽朝统治时期辽宁境内的民族
相关文章
-
03-20苏新天回忆录—南下深圳(10)
-
03-13苏新天回忆录—留学归来(9)
-
03-06苏新天回忆录—远游美国(8)
-
02-28苏新天回忆录—再回抚顺(7)
-
02-27苏新天回忆录—新疆岁月(6)
-
02-20苏新天回忆录—清华园里(5)
-
02-13苏新天回忆录—家庭变故(4)
-
02-06苏新天回忆录—抚顺求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