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皇太极为啥重用汉人(2)

2013-12-17 12:30 《辽沈晚报》 韩春艳 胡琛若 1707
皇太极先后扳倒了实力雄厚的两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最后迫使大贝勒代善主动请求废除三大贝勒与皇太极并坐议政制度。那么,皇太极是拿什么与满洲军功集团抗衡的呢?历史给出的答案是——汉人。人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边是靠不住的亲兄弟,一边是与之对抗的汉人朝廷——大明,皇太极干嘛偏...

重用汉官的丰厚回报

  皇太极对汉官的重用和礼遇在满洲贵族眼中实在有点儿过分。一些汉官富得很,家中有奴上千,比一些亲王还富有,这引起了满洲贵族的强烈不满。而皇太极却清醒得很,得罪了某些狭隘的小团体,他获得的将是丰厚的回报。

  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农历四月,皇太极设立文馆。皇太极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选入文馆,并予以充分的信任。继位不久,皇太极就起用了汉官范文程,几乎啥事都要问问这位高参,后来范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起了很大作用。文馆诸人作为围绕在皇太极身边的新生亲信儒臣势力,渐渐显示出其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皇太极的信任和使用,他们逐渐呈现出与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军功集团相抗衡的态势。

  汉人讲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三纲五常,他们从思想上是绝对抵制和反对三大贝勒与汗王并坐的。皇太极大批吸收汉人进入女真统治集团的上层,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此举,对整个国家王公臣民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后来的设六院,还是将莽古尔泰从并坐的位置上请下来,都是汉官谋士群的主意。

  天聪五年,围大凌河得明降将数十人,皇太极如获珍宝,他设盛宴招待,并下令各贝勒转流招待宴请,在待遇上,原来是什么官在大金照样当什么官。明将张春战败被俘,宁死不降,他不但不杀,还以礼待之。祖大寿先降后叛,皇太极并未歧视他在金国的子侄们,相反委之以重任。十年后祖大寿再次投降,皇太极照样接纳了他,祖大寿后来立下汗马功劳。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下了很大的气力进行劝降,洪承畴后来成为一张满洲征服中原的活地图。

皇太极的大手笔

  依靠几个士大夫就能稳固大权了吗?别小瞧了皇太极,他大手笔干了一件事。

  在汉人儒臣集团的建议之下,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农历八月,皇太极下令召集后金境内的所有儒生进行考试,并对此下诏解释说:自古以来,国家建设都是文武并用,以武功平祸乱,以文治佐太平。现在我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在生员中选拔才华出众的人。诸贝勒府中及满、汉、蒙官员家中为奴的生员,都要来考试,各家主人不得阻挠。

  通过此次考试,在汗王府、各贝勒府以及满、蒙官员家中为奴的读书人有二百人被选拔了出来。此次大规模的录取生员的举措,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足了新兴政权对知识分子的需要。随后,在攻陷永平、滦州、遵化等城后,皇太极同样下令征集各处明朝生员,量才录用。

  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农历闰十一月初一,皇太极下了一道特殊的诏令:诸贝勒、大臣家的子弟,凡是年龄在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的,都必须要读书。满洲向来崇尚武功而少有文治。此道诏令的下达无疑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之间国人议论纷纷。

  皇太极不为所动,要求贝勒大臣们无条件执行这个命令。对于阿敏尽屠关外三镇的事件,皇太极认为就是对汉人和汉族文化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他认为满族人需要进一步学习文化之邦的基本义理。他乐观地认为满族子弟都去读书,二三年内后金将成礼仪之邦。皇太极可谓抓住了加强君主专制的制胜法宝:从控制思想入手。对于一向支持汉化的儒臣知识分子们,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意味着从此以后,学习汉族文化和典章制度被纳入了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划之中,从而开启满洲走向汉化的历史进程。

  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农历三月,皇太极第二次开科取士,分三个等级一次录取生员二百二十八人。并兴之所至,赐其中十六名“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

  后金第三次开科取士是在崇德三年,其后基本上形成了三年一考的模式。大量儒家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通过科举考试以进入仕途的正常化途径,减轻了他们对后金政权的排斥心理。

  后金通过定期的科举考试,获取了源源不断的文化人才充实到各级政权之中,提高了政权的整体文化素质,为其后入主中原统治天下奠定了初步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皇太极  重用  汉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