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揭秘皇太极由蛮族首领到帝国皇帝的辉煌之路(2)

2014-02-05 12:49 《洪业——皇太极的盛京春秋》 韩春艳 1627
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九月初二,皇太极正式即位,使得努尔哈赤死后的政权危机成功地软着陆,并形成了以皇太极为大汗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掌政权的政治格局。但推举出来的新汗“若不纳谏,不遵道”,众人还有权罢...

  
  但在金统治中原的百余年间,女真字应用者实际上仅限于统治阶层的女真人,蒙古灭金以后,进入中原的女真人逐渐汉化,大都改操汉语,依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仍用女真文,并持续使用到明朝正统年间,以后逐渐消失。女真字由此成为无人可识的死文字。
  
  元明时期,蒙古与女真已有往来。元朝对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行设官管辖。这时女真人学会和使用蒙古语,一度使用蒙古文。
  
  努尔哈赤时代,女真人讲女真语,却使用蒙古文字,语言和文字二者间这种差异,不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桎梏。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欲以蒙古字编成国书”,命令精通语言文字的官员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额尔德尼和噶盖推辞说:“我等习蒙古字,始知蒙古语。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我等实不能。”
  
  努尔哈赤说:“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皆知。蒙古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亦皆知。我国之言,写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以习他国之言为易耶?”
  
  见二人仍然面有难色,不得要领,努尔哈赤接着又说:“写阿字,下合一玛字,此非阿玛乎(阿玛,父亲)?额字,下合一默字,此非额默乎(额默,母亲)?吾意决矣,尔等斌写,可也。”
  
  于是,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在蒙古文的基础上,遵照努尔哈赤创制满文的基本原则,即参照蒙古字母,协合满族语音,创制了无圈点的满文,史称“老满文”。
  
  老满文诞生后,完全借用蒙古文记录,存在诸多弊病。在蒙文字母中,a、e和o、u不分,书写形式一样,这样容易出现混淆;k、g、h和t、d区别也不清楚,如ka可以读作ka,也可以读作ga和ha;ta可以读作ta、da等等。而且蒙语中没有f音位,用b字母来代替时又容易造成b、f不分的情况。这样写一个词,有几种读法,因读法不同,词义也截然不同,遇到人名、地名,困难更大。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命令达海等将满文加以圈点,以做区别。
  
  达海遵旨改造满文:在一些“老满文”字母旁边添加圈点,使原先雷同的字母得以区别,做到一字一音;创制特定字母,以便于准确拼写外来借词;创制满文字母的连写切音形式,使音译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词汇的问题得以解决;规范字体,统一书写形式,消除过去一字多体的混乱现象。经过改造的满文臻于完善。通常被称为“新满文”或“有圈点满文”。而新满文的推广使用,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至清崇德末年才基本完成。
  
  就在新满文颁布七个月后,达海因病去世。死时家无余财,连一双完好的靴子都没有。这种清廉的作风,深深打动了归降汉官和汉族生员们。
  
  皇太极对于达海的英年早逝十分痛惜,不仅在经济上照顾达海留下的三个儿子,还不忘鼓励达海次子陈德勤习汉文,以继承父志。
  
  新满文的创制,对翻译汉文书籍大有促进。达海去世前已译成满文的汉文典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等。为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在天聪八年(1634年)录取举人的考试中,皇太极特意取中了“满洲习满书者刚林敦、多惠,满洲习汉书者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习满书者宜成格”。
  
  对于翻译工作的内容,皇太极做出具体指示,主要内容是在辽、宋、金、元四史中,选择其中治国的良策、亡国的教训、用兵行师之方略等翻译成书,以备观览。
  
  其后,在皇太极的指示下,大量汉文典籍源源不断地被翻译为满文,并在辽东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只知崇尚武功的满洲贵族和部众中传播儒家思想和君臣之道,而且效果是很明显的。
  
  天聪三年(1629年)农历四月,皇太极设立文馆。关于文馆人员的入选资格,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推断,最初的标准是必须掌握满、汉、蒙三种文字中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者。其中一部分职员主要负责记录本朝政事,另一部分任职人员专门负责翻译汉文典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揭秘  皇太极  太极  首领  领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