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辽代汉族及其分布(2)

2014-02-05 13:37 辽代社会史研究 不明 5135
辽代的汉族人数众多,分布很广,也是辽的主体民族之一。辽境内的汉族人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辽建国前即已在此地生息繁衍的“土著”和中原流民;二是建国前后从中原俘掠的汉俘及“并地”所得之汉民。


  一直到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辽、宋订立停战的“擅渊之盟”之前,契丹军队的南下掠夺人口财物之行为,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同的是,在石敬塘献燕云十六州地之前,契丹军队俘掠的汉民多被安置在上京道东部的两河(演、土二河)流域;而到了燕云之地归辽后,契丹大军再俘掠中原汉民,则被直接安置到了长城以南的燕云故地,只有一小部分被送到契丹的腹地。如《辽史·圣宗纪》即载:统和六年(988>,契丹军队攻掠长城口,一路“杀获殆尽”,被俘者“分隶燕军”;随后又攻打莫州,所俘汉人亦“使隶燕京”。统和七年(989),契丹军队又攻河北地区,“宋鸡壁告守将郭荣率众来降,诏屯南京”。又攻易州,“迁易州军民于燕京”。又令“鸡壁碧民二百户徙居檀、顺、蓟三州”。①等等。

  “并地”获汉民人辽是在辽太宗会同元年(938)。此前,石敬塘获契丹军队支持建后晋政权,当上了“儿皇帝”。作为回报,石氏便割燕、云十六州地人契丹,辽的版图南线一下子扩至白沟河及以南一带。辽得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国土的扩充,同时,燕云地区的广大汉民,也一同划入辽籍,变成了辽汉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辽建国前后从中原北上的汉族流民及太祖、太宗(燕云十六州入辽之前)时期俘掠人辽的大量中原汉民,多数被安置于契丹腹地的上京道东部、东京道西部及中京道的东北部地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即云:中原战乱,耶律阿保机“乘间人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以唐州县置城以居之”。②并且,新置之州县“不改中国(中原)州县之名”③,即所谓的“侨置”,目的是为安定汉民之心,让他们在辽地安心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据说,耶律阿保机是听取了汉官韩延徽的意见才这样做的。韩氏主张“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④除正规地安置汉人于州县外,还有不少被俘的汉族民众被安置于“投下州”即契丹贵族的私城里。《辽史·地理志》即载:“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⑤这些被俘的汉人,根据人数的多寡而建制,“不能州者谓之军,不能县者谓之城,不能城者谓之堡”⑥。这些投(头)下军州亦主要分布于契丹腹地的辽上京道东部地区。

  ①《辽史》卷12《圣宗纪三》。

  ②《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

  ③赵志忠:《阴山杂录》。

  ④《辽史》卷74《韩延徽传》。

  ⑤《辽史》卷37《地理志一》。

  ⑥《辽史》卷48《百官志四》:契丹民族地位的上升,始于唐灭高句丽之后。在此之前,契丹实居弱小民族地位,时而受制于鲜卑,时而附属于高句丽。唐灭高句丽后,契丹首领窟哥为唐廷所重用,不仅被赐“国姓”李氏,而且被封为左武卫将军兼松漠都督府都督,契丹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奚族同为两大强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辽代  汉族  及其  分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