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辽代汉族及其分布(5)

2014-02-05 13:37 辽代社会史研究 不明 5135
辽代的汉族人数众多,分布很广,也是辽的主体民族之一。辽境内的汉族人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辽建国前即已在此地生息繁衍的“土著”和中原流民;二是建国前后从中原俘掠的汉俘及“并地”所得之汉民。


  云等县,皆为所陷,俘其民而归,置州县以居之,不改中国州县之名。”①辽太宗朝,后晋皇帝石敬塘献燕云十六州入辽,契丹族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广大汉人仍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辽陆续在这一地区设南京、西京二道,以统辖原有的汉人州县,并允许这里的汉民继续从事原来的农耕产业不变。

  契丹族统治者的“因俗而治”民族政策,也同时反映在了辽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上。辽建国不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臣僚“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时,即规定“汉人则断以律令二”②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又宣布:“治渤海人一依汉法。”③这就是说,在辽初的太祖、太宗统治时期,契丹及其他辽境内的游牧、渔猎民族之人犯罪后仍依各族原有的“习惯法”处之;而在辽地的从事农耕生产的汉人及渤海人,则按“唐律”定罪。当然,事情往往都是有一利即有一弊,由于契丹等民族的习惯法与汉人的唐律在处理相同犯罪时惩罚程度有轻有重,因而便造成了事实上的“宽契丹,虐汉人”之事实,使“因俗而治”的民族怀柔政策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与原创者思想相悖,于是,才有了道宗咸雍六年(1070)对契丹习惯法《条例》的修改。④此外,在日常生活及礼俗文化方面,也能反映出辽代契丹族统治者制定的“因俗而治”民族政策之影像。比如服饰。中原汉人历来重视本民族的服饰装束,鄙视“胡服”。辽代契丹族统治者洞悉汉民的这一心理,所以,对定居辽地的大量汉人的服饰、发式等,没做强行改易的规定(在这点上与金朝的女真族统治者和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大不相同),相反,在他们初定衣冠之制时即明确规定:“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⑤也就是说,北面的官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员着汉服。到辽太宗时,燕云十六州归属于辽,为进一步取悦和笼络上层汉人,消除汉、契间的民族隔阂,耶律德光又进一步规定:“太后、北面臣僚国服(契丹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景宗乾亨以后,又改为“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兴宗重熙以后,又规定“大礼并汉服”,⑥。这些变更①《辽史拾遗》卷1。

  ②《辽史》卷61《刑法志上》。

  ③同上。

  ④参见《辽史》卷62《刑法志下》。

  ⑤《辽史》卷56《仪卫志二》。

  ⑥同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辽代  汉族  及其  分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