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后宫故事
2014-03-02 18:18 新浪比克 盛京 春华秋实
1908
皇太极是清朝一位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十七年,绥服蒙古,臣服朝鲜,改“女真”为“满族”,改“金国”为“大清”,变“汗王”为皇帝。
转自网友 盛京 春华秋实 博客
皇太极是清朝一位有作为的开国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十七年,绥服蒙古,臣服朝鲜,改“女真”为“满族”,改“金国”为“大清”,变“汗王”为皇帝。他开始了与明朝的真正对抗,取得了辽西地区的胜利,为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他能文能武不愧为一代豪杰!而他的后宫生活更是浪漫传奇,是历代封建帝王所罕见的。今天看来皇太极不仅是一位马上英雄,也是一位多情帝君。
清初的皇室婚姻,一方面保留着满族旧俗,“父死子妻庶母”、“兄终弟及”和“不分辈分”的原始群婚制残余;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所处的战乱年代,以婚姻联盟是经常的事。因此皇太极的婚姻多是政治婚姻。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来看,许多是违背常规的,但在当时又是顺理成章的。
皇太极的第一位妻子,是其父努尔哈赤一手包办的。蒙古科尔沁部长期与清“结盟修好”, 努尔哈赤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盟关系,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聘其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莽古思之女哲哲配与皇太极为福晋。满蒙联姻有效地加强了大清的军事联盟,皇太极率兵伐明经过科尔沁时,23位蒙古贝勒领兵参加会战。崇德元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时,命她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在册封的文告中说:“天地受命以来,既有汗王一代之制,则必命匹配心腹亲近福晋赞襄朝政,坐立成双,同立功德,共享富贵,以乃亘古之制。信守三纲五常,系古圣汗等所定大典,又蒙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宝册,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端庄仁孝谦恭之意训诲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天下妇人效法,勿违我之至意。”(《满文老档》下卷第20册,1530页,中华书局)哲哲果不负皇太极之意,在后宫中堪称楷模。后封为孝端文皇后。
然而,让今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皇太极又娶了博尔济吉特氏莽古思一门的两个女人为妃。即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姐妹俩。如此姑侄三人同嫁一夫,历代帝王绝无仅有。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皇太极纳莽古思的孙女,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为侧福晋。蒙古王公将13岁的布木布泰进与皇太极成亲,送亲时太祖及众贝勒出辽阳东京城十里相迎,婚礼特别隆重。皇太极称帝后,崇德元年封其为永福宫庄妃,位居后宫第五。后封为孝庄文皇后。她入宫较早,聪明贤慧,足智多谋,在皇太极死后争夺皇位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临危不惧,处事不惊,以惊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辅佐顺治、康熙两位幼帝登基,成就了大清辉煌的帝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强人。
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皇太极纳海兰珠为妃。时海兰珠已26岁,温文尔雅,端庄秀美,深受皇太极宠爱。她后来居上,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一后四妃时,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关雎宫宸妃。位居后宫第二,仅次于皇后。当时皇太极已42岁,登基称帝,正是大事有成之年。海兰珠虽已过了豆蔻年华,但她却以一个成熟女性的魅力,赢得了英雄盖世的帝王之心。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情至深至诚,,实为历代帝妃少有。
海兰珠一入宫,就受到皇太极格外的宠爱。崇德元年册封她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秉德柔嘉,持躬涉慎,侍朕以来,壶仪攸着”,封东宫大福晋。亲赐其宫名为关雎宫。取《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义。可见皇太极欣赏海兰珠,不仅是其端庄美丽的外表,更是被她的成熟气质所打动。他不把帝妃结合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乾坤之配,除了皇权的神圣而无半点男女之情。他以一个“君子”之心去感受平民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真正爱情。难怪他们在沈阳故宫演绎的爱情故事,虽过了三百多年,至今仍让人荡气回肠。
海兰珠于崇德二年又生了一个小皇子,更令皇太极欣喜若狂。他立即将其封为“皇嗣”,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还开了因妃子诞育皇子而颁发诏书,大赦天下的先例。引来八方朝贺,不但皇亲国戚前来道喜,蒙古王公、朝鲜使臣也都亲往或简派大员递表道贺。这时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已是登峰造极,可见皇帝对妃子的爱恋之深。
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尊贵的小皇子,才几个月大就患天花夭折了。痛失爱子,宸妃海兰珠郁闷成疾,一病不起。崇德六年皇太极无奈离开病中的爱妃率军西征。九月十二日,正在指挥战斗的皇太极得知宸妃病危的报告,立即召开了诸王大臣会议,作了军事部署之后,率少数几个贴身护卫火速赶回盛京。一路马不停蹄,人未下鞍,但尚未及入城,就传来宸妃病逝的噩耗。皇太极疾驶入宫,见爱妃遗体,悲痛欲绝,声泪俱下,甚至有失帝王之态,众大臣不得不上前劝慰,请其节哀以保重“龙体”。
宸妃去逝后,皇太极降旨:“宸妃丧殓之礼悉从厚。”并亲自为其主持了隆重的葬礼。宸妃的殡所设在地载门(今沈阳小北门)外五里处,皇太极频繁地率王公大臣及公主、福晋等女眷到殡所致祭,每祭必“恸哭奠酒”。祭毕回去也不入宫,而是在临时搭建的御幄中居住,以示对宸妃的哀悼和怀念。皇太极长时间沉湎于如此悲痛之中,几致昏迷。见此情景,众大臣无不忧心,再三劝慰,才略有醒悟。虽然也曾向大家表示:“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朕从今当善自排遣”。但皇太极仍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多次到宸妃祭所哭祭。又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在此后的两年中,皇太极精神上一蹶不振,病势日重,再也没有重返松锦前线。崇德七年春,松锦奏捷,山海关外重镇全归大清所有,又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北京屏障既除,挥师入关指日可待。皇太极多年驰骋在辽西战场,梦想即将实现。这可谓天大喜事,但并没有冲刷掉他失去爱妃的悲哀。这对一个皇帝来说,简直无法想象。此后,皇太极身体每况愈下,以至朝政有时只好交与兄弟子侄料理。崇德八年元旦,就因其“圣躬违和免行朝贺”,可见其病情之重。病入膏肓的皇太极此时医药无效,只好命人“祷于盛京寺庙”以求其命。但终无济于事。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夜“上无疾端坐而崩”,享年52岁。这位开天辟地的马上英雄,为爱情英年早逝,真是千古少有的多情帝王。
皇太极所封的“一后四妃”中,除了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庄妃布木布泰姑侄三人外,还有两位也都是蒙古人。而且是被大清征服或灭掉部族首领的遗孀。
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该女为蒙古阿巴垓郡王额其格诺颜之女,本系元裔察哈尔林丹汗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地位尊贵,在蒙古诸部中颇有影响。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角逐中,蒙古诸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谁争取到蒙古诸部的支持,谁就获得了很大的优势。故从太祖时起,就采取拉、打两手策略,致使其众叛亲离。皇太极三征林丹汗,天聪八年,林丹汗在大清与蒙古诸部联盟的巨大军事压力下,被迫西走,死青海大草滩。其部众纷纷来投,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三月,囊囊太后率1500户部众归降。四月,林丹汗之子又率1000户部众来归,并献传国玉玺。为安抚蒙古诸部心志,在众贝勒纷纷奏请下,皇太极将囊囊太后纳入宫中。崇德元年被封为麟趾宫贵妃,位居第三。
衍庆宫淑妃巴特玛·澡。她原为林丹汗之妻窦土门福晋,是蒙古阿巴垓部塔布囊博第赛楚虎之女。林丹汗死后,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她在多尼库鲁克护送下,在行幄拜见皇太极,并择地恭候,意在归嫁“天聪汗”。大贝勒代善及众贝勒再三奏请皇太极“选入宫闱,抚慰众心”,皇太极犹豫再三,为了笼络察哈尔林丹汗诸部,遂纳之。多尼库鲁克等人十分高兴,表示“皇上纳之,则新附诸国与我等皆不胜踊跃欢庆之至。”崇德元年被封为衍庆宫淑妃,因其地位不及娜木钟,位居第四。
皇太极一生有名号的妻妾有15位之多,除上述的五位外,还有元妃钮祜禄氏、继妃乌拉纳喇氏、侧妃叶赫纳拉氏、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庶妃纳拉氏、庶妃奇垒氏、庶妃颜扎氏、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还有二庶妃族属姓氏不详。
皇太极在众多的婚姻中,也许只有和海兰珠才有过真正的爱情。其他的政治联姻,只是为了安抚一方部众。这是皇室婚姻的一个显着特点。另外,皇太极的婚姻还带有明显的满族原始族婚的残余,这说明满族在建国初期正经历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时期,封建化的程度不高,等级森严的君臣礼仪及道德规范尚未形成。所以,做皇帝的不仅娶了一门姑侄三女,还把自己的妃子改适他人。天聪九年九月,皇太极将一个自己亲选,并为其生有二女的侧妃蒙古扎鲁特部代青贝勒之女博尔济吉特氏送给他人。据〈〈天聪九年档〉〉记载:“汗之第三福晋扎鲁特部巴雅尔图代青之女因不合汗意,给了叶赫部的德尔尔台吉之子南楮”,这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极其罕见的。
后来,满族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后,皇太极曾下令:“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永行禁止。”倘有“同族婚娶者以奸论”。清入关后,再无此类现象发生。
皇太极的婚姻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民族特点,今天我们看到他的传奇而浪漫的后宫生活故事,感叹之余我们都会承认:古今中外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努尔哈赤娶妻16人均是政治联姻
- 下一篇:努尔哈赤娶妻16人均是政治联姻
相关文章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2-22李成明故事:四花姐妹
-
02-22李成明故事:罕王封树
-
02-05揭秘皇太极由蛮族首领到帝国皇帝的辉煌之路
-
02-04姜斌:说说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
12-17皇太极的大胆创新——汉军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