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王明琦:后金时期的两种信牌(3)

2014-03-21 21:35 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5期 王明琦 2116
沈阳故宫博物馆现藏一批从“后金”天聪时期到“清”崇德时期的信牌。这批信牌,就牌面文字而言,可分为三种:一是蒙文“聪明汗之诏”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皇帝之宝”信牌;一是满、蒙、汉三体文字的“宽温仁圣皇帝信牌”。其中,除“宽温仁圣皇帝...

王明琦:后金时期的两种信牌 图1

  图三“兑帝之宝”信牌  

  “天命大金国之印”这方印玺,既不见于《会典》,也不见之于清高宗弘历考订的《宝谱》,盖毁之于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大清”,建元崇德之后。但是,这时毁印是出于废而不用,并不是像有人说的是出于“讳金”的缘故。如果是由于“讳金”而毁印的话,那为什么毁了一方带有“大金”字样的印玺,却不毁掉几百面带有“大金”字样的蒙文“聪明汗”之诏和“皇帝之宝”信牌呢?相反,在一六四四年顺治入关后,清统治者用夺取辽东辽西时缴获的明朝文书档案为絮,面以黄粗布,里以月蓝色粗布,做成几百个信牌套,把这些信牌“尊藏”在盛京宫殿。


  关于蒙文“聪明汗之诏”信牌的文字问题,也有说明的必要。有人说,这种信牌用蒙文,是因为满文是从蒙文中分化出来的,后金是处于两种文字的过渡或并用时期,加之信牌行文是对蒙古地区的。信牌的行文是对蒙古地区是对的,皇太极在天聪时期,对蒙古各部的诏谕,不仅使用蒙文,就是出使蒙古各部宣谕的人,也多由蒙古族叶赫纳喇氏何什达尔汗来担任。但是说蒙文信牌是由于满蒙文字的过渡而使用蒙文,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满文的创立在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用蒙文创制满文,到后金天聪五年(一六三一年〉已有三十二年的历史了。就在这后一年,也就是天聪六年的六月,清太宗皇太极又命达海对额尔德尼创制的满文加以圈点,因此,对加圈点的满文称之为新满文,未加圈点的满文称之为老满文。达海在完成这项改革之后,当年八月就病死了。在这之前,达海已完成汉文书籍的满文译本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以及未完成的《通鉴》、《六韬》、《三国志》、《大乘经》等等。从这些满文译著中可以看出,满文在这时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并不存在满蒙文字的过渡或并用的问题。因此,信牌所以用蒙文,是因为它是给蒙古各部的,而不是由于满蒙文字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蒙文信牌是后金天聪五年春正月之后,传递淸太宗皇太极诏谕用的,也是后金官吏奉差出使蒙古各部索取役马和食宿的信凭物。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后金  印牌信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