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满或汉,总以本字冠首,名字既免重复,辈行亦易分晓。”马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族大支繁,子孙命名,每多重复。道光二年(1822年),阖族公议,重修宗谱,以笃亲谊而正名号,拟定排辈十六字:文熙启秀,积庆开先,忠诚绍世,谦惠延年。并规定自第十四代起按文字排。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其中有应避清皇族名讳(“启”字),阖族又商定,由原定十六字内酌定“绍世延熙,忠诚积庆”八字,仍从第十四代排起。
五、法名
除了姓、名、字、号,在满洲幼童中,还流行取法名。为保佑幼儿平安,许多满人父母按照民间习俗,到寺庙许以“跳墙和尚”,由长老赐给幼儿法名。所谓“跳墙和尚”,旧著有如下解释:“小儿周岁,……或恐不寿,则有舍在寺观冒为僧道出家者。其法于是日抱之入庙,予一帚使扫地,其师假作督责笞击之。预设一长凳,令小儿跨越而过,不可回头,即出庙归家,仿佛逾垣逃遁者,嗣后终身不宜再入此庙。”[14]可见,父母令小儿舍身寺庙,不过徒具形式,跨凳象征跳墙,随即归家,依旧嬉戏。从此多了一重佛祖的护佑,这应是“跳墙和尚”的真实含义。满人崇翰池出生时,父母四十余岁,老来得子,非常欢慰,祖母尤钟爱。许以跳墙和尚,六岁留发,为贤良寺晟一方丈之弟子,赐法名益安。崇翰池二十一岁时,弟崇霁生,亦许以跳墙和尚,为贤良寺晟一方丈之次弟子,赐法名静安。崇翰池婚后,其长子、次子均许以跳墙和尚,成为贤良寺晟一方丈的长徒孙、次徒孙,赐法名富佑、禅佑。崇翰池生第三子晋堃,双亲原拟照旧例将此孙满月后仍许以贤良寺为跳墙和尚,不料京师变乱,方作罢论[15]。满人幼儿被许以“跳墙和尚”,获赐法名,成为寺庙俗家弟子。这反映了民间宗教与习俗在满人中的深刻影响。
满洲完颜氏《惕盦年谱》(《完颜文勤公年谱》)记,崇实生时祖母恽氏(即麟庆母亲)梦东岳头陀,故命乳名岳保,崇实乳名岳保,故其弟崇厚乳名宗保,取“宗”之义———泰山———山宗。说明即使满人小儿取乳名,亦受到汉文化影响。
六、避讳用字
帝王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遇到君主或先祖尊亲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叫作避讳。这本是汉人旧俗,也为满人接受。对满洲皇帝的避讳尤为严格。《大清律例》卷七“吏律上书奏事犯讳”条: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四十。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皇帝即位之初,务必颁布上谕,宣示敬避之法。自清初至道光,御名上下二字,并敬避之。咸丰以后惟避下一字。又规定,孔子为百世师,对其名讳,亦必须敬避。[16]
满人平常称名不举姓,俗以本名第一字为姓,避讳方法亦照此推之。《辉发萨克达氏家谱》载,额德布称额讳德布,哇岱称哇讳岱,法辉称法讳辉,以次类推,虽套用汉俗,仍带有本族文化的印记。
完颜氏崇实长子初名嵩祝,后避咸丰帝奕詝讳,改申字,娶乳名同。三儿生,名华祝,后避讳,改华毓。崇厚长子,乳名阶儿,大名三祝,避讳,改三奇,又改衡平。第二子名三捷。第三子衡永,乳名亮哥。四子衡光,乳名中哥。五子衡桂,乳名桂哥。六子衡彬,乳名彬哥。崇厚五个女儿也皆有乳名、大名。与男儿同[17]。世家女亦取名号。崇翰池之妹,名崇雱,号翠池,字蝶香,乳名芸。崇翰池之女,乳名鹿格。鹿者取其福禄之意,又鹿与六音同,因其为第六胎[15]。
满人延昌纂修《图门世谱》:“今于谱内及族中长辈官名、乳名之外选定曰崇、荫、荣、熙”四字[18]。他不仅避先祖官名、字号,连乳名都要避,因将先祖乳名附载家谱中。
七、更名冠姓
民国肇建,因优待条例有“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的规定,八旗制度暂时得以保留。但许多旗人目睹时局丕变,深知八旗制度不足为据,为顺应时局变化,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申请冠姓改籍。“冠姓改籍”,只是一个笼统概念,依具体内容,又可分为申请复姓、申请复姓更名、申请冠姓、申请冠姓更名、申请冠姓(或复姓)改籍、申请冠姓(或复姓)更名改籍等若干情况。申请冠姓改籍的,有满洲、蒙古,也有汉军,而在《政府公报》上正式刊布消息的,则多为仕宦或向学之人。
(一)申请复姓,即申请恢复祖上汉姓。
(二)申请复姓更名。有些旗人在申请复姓的同时,要求更改汉名。
(三)申请冠姓。满、蒙旗欲改变称名不举姓旧俗,就要申请一个汉姓,加在名字前面,谓之“冠姓”。
(四)申请冠姓更名,即冠姓同时更改名字。
(五)申请复姓复籍(复籍即由旗籍改入民籍,用“复”字,主要指汉军,意指当初本为民籍,后编入旗籍,如今恢复民籍)。
(六)申请冠姓改籍。
(七)申请冠姓更名改籍[18]①。
民国改籍,以冠汉姓为前提。对满、蒙旗人来说,意味着他们放弃本族传统,改从汉俗。这一条款,实际含有民族歧视内容。
申请冠姓改籍,须履行一定手续。首先由申请人呈报内务部民治司,该司核准后立案注册,再行文有关机构。为官为学者,往往在这方面比较积极,主要是为了自己前程考虑。他们在政府公报刊登启示,以广周知。
旗人申请冠姓,不一定申请改籍,申请改籍,却必须以申请冠姓为前提。对一些旗人来讲,从冠姓到改籍,是一个多步走的转变过程;但是对另一些旗人来讲,这一过程却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旗人申请冠姓改籍,许多是基于无奈。旗人易受社会歧视,就业求职,往往遭遇常人没有的困难。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关于冠姓改籍问题,详见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第808-82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