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福:从抚顺道街开始
1954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六,我出生在抚顺市新抚区福民街的二道街,那是一个居住有八家以上的大杂院,那时家里住着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收养的哥哥,条件非常艰苦,家境特别贫瘠,5口人只拥有一铺北炕,房屋破烂不堪。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秋风卷走了房屋上的茅草,一屋两家人只得坐着等到天亮。即使这样,但因为我父母年龄很大才有我,而且我们家和我叔家我是第一个男孩,所以我还是从小就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众星捧月的呵护,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不易了。
当时道街附近有很多的老地名,木材加工厂,棺材铺,福民小学,圈楼百货,军用被服厂,迟大夫中医正骨诊所,防疫站,群总电影院,工农兵电影院……但我最熟悉的是中和小学,那是我的母校。1963年,我家搬到了四道街,我上了小学,当时的班主任杨老师叫杨桂兰,特别瘦,当时大概有二三十岁,梳一个大辫子,说起话来还有些公鸭嗓。中和小学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但在缺少学校的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很好了。中和小学位置在六道街,四面平房,两排平房接口之间有一个空隙,那就是学校的校门,校门分一个大门和一个小脚门,大门是让师生上学放学用的,校门是为老是出门办事用的。在学校看大门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姓王,手里时常拿着一个收音机,时不时的引来没有收音机家孩子的羡慕,老王头把大门非常严格,上学迟到一点都不让进去。
从上小学后到文G前,每逢“六一”儿童节学校都组织我们到劳动公园去游玩,学生5分钱,大人1角钱。当年的劳动公园既没有仿古式的亭子,也没有宽阔平坦的道路,但是有的是鲜活翠绿的树和清澈见底的湖水。每次去游玩的时候我妈妈事先都会给我准备好凉开水,面包和咸鸭蛋,怕我在公园游玩时挨饿。因为当时家里穷,舍不得买汽水,看着条件好家庭的孩子喝着汽水,而自己只能和凉白开,面包也不是常买的,只有不能回家吃饭时才能买,买一个面包的钱能买一袋酱油,咸鸭蛋也是自己家淹的。既然如此,我儿童节过的也非常开心。
1966年,毛主席开始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小学全部停课,在家休息。说是休息,其实也没休息,我在文G愈演愈烈以至于推向高潮的这两年间看了不少电影,也闯了闯社会。白天领这一帮小伙伴上街看武斗的热闹,早晚去市里看小人书,看电影,全市的电影院我几乎都去过。有一次已经很晚了,我还没有回家,我爸爸把全市的电影院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最后向人打听到站前的铁路俱乐部,才把我找到。
1968年开始复课闹革命,随后我就上了抚顺三中,抚顺三中是当时道街比较大的学校,也是道街学校中寥寥无几的有楼房的学校,学校当时是二层楼,据说是40年代建的,以前是县政府。前面是一条相对宽的马路,叫新抚路,马路对面是现在的十九中原来的三中操场,附近还有一个防疫站……在三中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叫黄玉霞,当时她教了我们一首革命歌,歌名叫“拼刺刀”。
拼刺刀,看谁拼的好,当兵保祖国,离不开这一招。
我们仇恨深,我们觉悟高,对那美帝苏修就是一刀。
杀!嘿!
我们一边唱着革命歌,一边拿着红缨枪,年轻的容貌和身影在阳光下闪耀出活力,如今看来那已是一种时代的缩影和远古的传奇。
黄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唱歌,而且还带领我们野营拉练,是我们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并且我还学会了一套长拳一路。
中学时代的我是活泼的也是稳重的,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都像小大人一样,从小就被别人说“小大人”,长大了还被别人说成“大姑娘”。但是我也有活泼一面的,中学时代特别热衷于练杠子,有一次在三中的操场上拿篮球架当杠子练,由于篮球架下面压的石头不够分量,正在练杠子之时,篮球架下的石头一下子翻了个,篮球架倒塌了,这可把校长老师吓得不轻,心想还不得出人命?没想到我从倒塌的篮球架下面钻了出来,这可把老师们气坏了。
就是这样,跌跌撞撞走过了童年之路,1970年4月1日随家里下乡至清源,结束了童年所有的记忆,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知青岁月:我和草原的约定
- 下一篇:赴昭盟插队38周年感言
相关文章
-
09-0471年前的9月4日,抚顺发生了可怕的瘟疫
-
09-02抚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摇篮
-
08-23盖志武:抚顺冬奥会第一人
-
08-22李晓泉:漫谈抚顺绢人
-
08-211958年9月2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抚顺
-
08-17抚顺什么时间开始有了“二人转”
-
08-09伪满抚顺警务处处长将活人扔进铁矿炉烧死